第八十章 梦里阑珊(下) (第2/2页)
作为座下唯一知道思卿掌握了京畿驻防的臣僚,他始终没有对思卿的行为产生任何异议。
如此和顺,很难让人厌恶他。而且一向在各派之中保持中立的范子冉在孙平甫投案自首后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孙平甫“叛逃”事出有因,也发现支援西线有兵无将,孙平甫是带兵的最佳人选,因此与思卿有了如下对话。
范子冉道:“如今前方战事不顺,但是杀孙声大起,臣实在是无话可说。”
思卿道:“他既然叛逃……”
范子冉罕见地反驳道:“殿下,他若是叛逃,那他就不会回京了。”
思卿道:“那就查,查出真相,若他是含冤的,谁还会要求杀掉他?”
范子冉再度犹疑道:“此事现在只怕不好查。事涉安平郡王,安平郡王领兵在前线抗敌,若牵涉出大事,只怕是军心不稳。”
范子冉言下之意是安平郡王与孙平甫一看就是私人恩怨,倘若这个时候彻查,惹急了安平郡王,他领着重兵,只怕会横生枝节。
思卿道:“范阁老,若是我来提保住孙平甫,我可能活不过明天。”
范子冉道:“眼下西线急需支援,孙平甫是领兵的最佳人选。殿下,苍生何辜?”
思卿心想自己才不戴这顶大帽子呢,于是道:“要我开口,我有两个条件,你得答应我。第一,我开口未必有用,所以大事还要内阁来做。第二,大军离京,京内空虚,局势会继续紧张,你们必须能掌控住。”
范子冉拜道:“多谢殿下……殿下为……”
思卿道:“别急着给我戴高帽子,我能做的不多,你得想明白了,你要怎么处置后面的事。”
思卿其实可以选择缄默不言,但是范子冉的和顺也有不好的地方——他在朝几乎没有威望,沦为今上的记室。
如果换成是叶秀峰或者何适之提出保孙平甫,以他们的威望和势力,或可成功,但是如今范子冉提出保孙平甫,声音如同泥牛入海一样,更何况范子冉根本不愿意出头。
思卿如果选择缄默不言,任由众人扯皮,贻误军机,那定藩很可能从西北包抄,进而影响整个战局。
但是如果思卿表态以后也许永远无法摘掉预政的罪名。
思卿权衡得失,如果她表态保孙平甫,一则是卖了范子冉人情,二则只要萧绎回京一定会回护自己,自己也没有那么惜名。想当古贤后,她就不会染指上直京卫了,哪怕萧绎需要她。
如果她装死不说话,那保不住孙平甫、保不住西线,万一局势全盘失控,自己才是真正的身死名灭。
思卿思来想去,忍不住想要去做点儿什么。她有两个选择,第一是说服众人启用孙平甫为将,领兵支援西线,这样做可以隐藏势力,但是不易成功。第二个选择是调度自己手里的京卫逼迫反对启用孙平甫的人松口,这样做干净利落,但是自己做实了干涉兵政的罪名,容易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