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南宫问算什么忠臣?长安君才是大赵忠臣!赵国又亡了! (第2/2页)
赵猷等宦官连连点头,看向嬴成蟜的目光满是尊敬和亲近。
瞧瞧,这才是真忠臣啊!
南宫相邦与长安君一比简直弱爆了!
赵王迁却笑着摇了摇头:“世事难料,那是对世人而言。”
“但对于长安君这等神明而言,万事万物却都逃不过长安君的一双慧眼。”
“长安君不愿直面寡人的问题,寡人心里便已有答案。”
话落,赵王迁从怀中摸出那枚赵国用于祭祀的玉璧,熟稔的塞入口中。
嬴成蟜惊声道:“赵王!不可!”
赵迁嘴里含着玉璧,声音囫囵的说:“赵王迁已崩!”
“当今天下,仅剩赵迁而已!”
玉璧入口,也就意味着赵王迁成了死人!
如果此地仅有赵王迁和嬴成蟜两人,嬴成蟜绝对会立马从赵王迁嘴里把玉璧扣出来。
赵王方才衔璧了?啥?本将没瞅见呀!是谁在造谣!
但可惜,此地不止有嬴成蟜。
就算是嬴成蟜扣出了赵迁嘴里的玉璧,在除嬴成蟜之外的众人看来,除非重新走一遍登基流程,否则即便赵迁吐出口中玉璧,赵迁依旧只是赵迁而已!
赵猷无力的跪倒在地,悲声痛哭:“大王,理应三思!三思啊!”
“卑下,愧对大王信重!”
大将军不知道宦官们在哭什么,见他们不继续威胁自己的主人了,便甩了甩尾巴又凑到了赵迁身边。
赵迁摸了摸大将军的脑袋,笑盈盈的看着嬴成蟜声音含混的说:“迁知迁此举许是坏了长安君谋划。”
“然,昌城比邻东海(渤海),由昌城启大船南下五百里,便可至秦国千乘港,全程皆是于东海之内行船,虽然航行大海略有风险,但却也不失为一条上佳粮道。”
“同样的,由秦国千乘港启大船北上五百里亦可抵达昌城。”
“赵国归降,昌国属秦,则长安君所部再无粮草之忧也!”
赵迁不知道嬴成蟜的战略规划是什么,但赵迁无时无刻不在想他能为秦国带去什么。
赵迁之所以如此果决的选择在这个时候投降,就是因为赵迁看的明白,当今赵国对于秦国而言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贡献一条粮道!
随着赵国归降,秦国无须再沿督亢之地运输粮草,而是能直接从故齐地这个膏腴粮仓将粮食装船,走水路将粮食运抵昌城。
非但能免去了被巴特尔所部扼住粮道之苦,更是比由督亢之地运输粮草靡费更低。
这条粮道对于决战之后的大秦而言无足痛痒,但对于现阶段的大秦而言却可谓雪中送炭!
赵迁觉得,他为大秦做出了如此贡献,大秦就算是为了安天下人的人心也会多少厚待他几分。
面对赵迁如此作态,嬴成蟜还能如何?
赵王迁已崩,嬴成蟜只能慨然叹道:“赵王此礼,本将实难拒绝。”
“本将本欲游说赵王,却未曾想,竟是本将为赵王所游说!”
赵迁依旧带着笑,眼中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自嘲:“长安君之所以能被迁游说,实乃是因迁早已心向大秦,心思皆在为大秦思虑,长安君亦在为大秦思虑,你我所思相同、利益相同,迁方才能游说成功。”
“论及游说,普天之下无人可敌长安君。”
“迁若是能有长安君这般游说之能,又何至于此啊!”
寡人又是肉袒又是衔璧又是自投罗网的请降,更还主动介绍自己的优势求着你受降。
这叫游说吗?
这叫卖国卖己,还生怕卖不出去!
能逼着别人卖国卖己的游说,才是真游说也!
嬴成蟜自嘲摇头:“饶是本将竭尽全力,依旧在赵王面前折戟。”
“从今往后,本将焉能再自诩天下无双的说客!”
游说齐王不要请降,齐王坚决不听。
游说赵王不要请降,赵王也坚决不听。
丢脸啊!
天下说客怕不是要笑死本将了!
赵迁笑了笑,手指嘴巴道:“长安君可愿受降否?”
“玉璧太大,迁口酸难耐矣!”
事已至此,嬴成蟜面向赵迁一拱手,肃声高呼:“秦长安君、上卿、主帅、公子成蟜,代秦受降!”
八夫、卦夫等一众家兵面面相觑,懵懵哒举起长枪不确定的呼道:“万胜!万胜!万胜!”
直至现在,他们还有些怀疑人生。
这年头,都流行抢着请降了吗?
赵猷悲痛欲绝的持剑切开了甲胄系带,暴力的卸下重甲、脱下外衣,只穿一件白色里衣以作衰绖,悲声哭嚎:“恭送大王!!!”
以宦官们的哭声为丧钟。
赵国,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