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不会吧?面对五十倍敌军不会怕了吧? (第2/2页)
“依本将对东胡王巴特尔的判断,本将认为联军更可能采用第三条战略,猛攻武阳城,走蒲阴陉,过飞狐陉入代,以使联军主力处于进可攻、退可守之境!”
随着对军略的分析,李牧不自觉进入了领兵状态。
长身而起,李牧手腕一错,右臂上扬,随着‘咔吧’一声骨头脆响,李牧肩膀陡的一拧便将被绑在后背的右臂拧到身前,而后又故技重施的将左臂也拧到了身前。
衙中众将:!!!
看着已经基本恢复活动能力的李牧,衙中众将连坤舆图都顾不上看了,齐刷刷的看向李牧。
您这就挣开了?
您就这么轻松的挣开了?
合着您这段时间一直是逗我们玩呢啊!
李弘瞪大眼睛看向李鲜:这就是你绑的绳子?!
李鲜也双眼溜圆一脸震惊:吾已在尽可能不让阿翁太痛的情况下绑紧了,阿翁怎么这样一下那样一下就挣开了!
李牧没有注意也没有在意众将目光,也没有继续错开绑着手腕的绳索--虽然这对于他而言并不困难。
走到案几前,李牧拾起木棍点向上谷关的位置道:“但第三条战略可能成功的前提,是敌军能够迅速通过蒲阴陉!”
“一旦联军主力深入蒲阴陉后却被阻于上谷关,则此战略便绝无实现的可能,而只会是自入瓮中!”
“以秦军之力,无法烧制成这个瓮,但我部可以。”
“且在联军不知我部有心归秦的情况下,我部能于蒲阴陉发挥出足以左右战局的作用!”
“本将欲令我部死守上谷关,将联军主力阻于上谷关内,以配合秦长安君所部完成对联军主力的全歼!”
“一旦此策功成,便是大功一件,秦王必定重赏!”
“秦长安君乃是爱兵如子、赏罚分明、愿提携袍泽的君子,宁可分薄自己的军功也不会苛待了麾下将士和归降袍泽。”
“只要在战中做好登记,保存好斩获的头颅,秦长安君定会想办法把我部袍泽于上谷关斩获的头颅依军功斩获记入我部袍泽名下。”
“两功相加,我部袍泽初入秦便可名正言顺的得高爵!”
李牧看向李弘和李鲜加重语气道:“这,才是为将者应该考虑的功劳!”
“那些朝中的蝇营狗苟,非为将者当思虑之事也!”
什么裹挟民心,什么送去情报,在李牧看来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手段,是无能者才要去考虑的事。
一场胜利,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才是给秦国最好的礼物!
李弘、李鲜赶忙拱手:“儿受教!”
李弘紧接着满脸为难的说:“然!阿翁,我部兵寡,且军心不齐啊!”
不是李弘和李鲜的眼光真就比李牧窄很多。
李弘和李鲜也知道一个左右战局的助力远大于赵姜所说的一切投名状,但李弘和李鲜真没信心守住上谷关!
李牧手持木棍指向上谷关南侧陉道笃定的说:“本将深知秦长安君之能,既然此战秦军主帅乃是秦长安君,此战战事必定不会漫长,且秦长安在得知我部阻截联军于蒲阴陉的消息后必定不会不顾我部存亡,我部最多只需要坚守上谷关两个月即可竟全功。”
“上谷关乃是易守难攻之要害,五千敌军、五万敌军亦或是五十万敌军无甚差别,皆无法完全展开,每次只能派遣数百兵马进攻。”
“我部有至少一万沙场老卒、数十名精悍将领,还守不住一座易守难攻的上谷关?”
李牧看向李弘的目光多了几分不满和质问。
不会吧不会吧!
有易守难攻的关塞在手,敌我双方兵力差不过是区区五十余倍而已,你们不会连坚守两个月的信心都没有吧?
被李牧的目光一激,听着李牧平静又笃定的声音,李弘、李鲜等所有将领齐齐拱手,肃声大喝:“末将,必死守上谷关不退!”
李弘昂然道:“主帅,末将愿为先锋!”
一众将领齐齐拱手,振奋高呼:“末将请战!”
只要有李牧为帅,莫说是仅率万余兵马镇守上谷关了,哪怕只是带着五千兵马他们也敢钉死在上谷关不退半步!
因为他们相信李牧远胜于相信他们自己!
迎着众将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的目光,李牧扔掉了手中木棍,溜溜达达的走回了自己方才待的位置,亲自把软木棒塞回口中,而后左臂抬高拧向身后,又将右臂抬高拧向身后。
恢复绑姿、回身落座,李牧看向众将:“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