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 (第2/2页)
当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投书伪降,张定边曾力阻其行,陈友谅专横独断,不纳其言,致遭江东桥之惨败。
石灰山战败后,陈友谅仅以身免,不思劲敌当前,整军备战,而一意孤行,急于称帝,并以五通庙作行宫,张定边哭谏不纳,而分兵令其攻安庆而无功。
到后来,陈友谅称帝改元,便退守九江,但却疏于江防,等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门,惊惶失措谓兵从天降,幸得张定边由安庆撤还之师,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武汉为九省之通衢,有长江天堑之险阻,新败之余,不应急进动师,张定边再三劝谅,首在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
陈友谅不纳忠言,依然我行我素,令制作大舰,扩充水师,集结举国之兵,号称六十万,且载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掷。
张定边审时度势,建议一支兵直捣南京,另一支兵围洪都,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顾。
按理说,张定边这个计策若是能够成功实施,那陈友谅的局势,绝对会一片大好,可有句话说得好,计划赶不上变化。
谁知道洪都城里面,突然蹦出来一个朱文正,而且城中还有邓愈等名将辅佐,这导致了陈友谅数十万大军,围城八十五日不下。
而就是这八十五日,给了朱元璋很多的时间,也让张定边的计策直接破产。
在万般无奈之下,鄱阳湖会战开启,朱元璋之兵已把守要隘,大战鄱阳湖,火攻水寮,张定边在关键时刻单刀直入,先后斩杀明军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直奔朱元璋而来。
千钧一发之时,被常遇春用箭射伤,不得不退出战斗,最后朱元璋占据先机,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造成全军覆没。
而张定边在大局已定后,被迫与陈理等人请降,此后,张定边的事迹缺少可靠史料记述,因此有被杀、改名换姓归隐、出家为僧等多种说法。
有了张定边的加入,陈友谅在黄巾军的地位,恐怕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叮咚,制衡人物第二十三人,唐末五代到北宋时期将领,侯益,统帅:94,武力:101,智力:82,政治:88,魅力:82;
植入身份:柳海天麾下大将侯宇再族兄,武艺高强精通兵法,侯宇再于康复之后,便向柳海天推荐此人;
柳海天得知消息后,亲自前往拜会侯益,最终使得侯益拜入柳海天麾下,成为其麾下少有的大将之才;
携带人物12人,分别是:李立、李健、赵在礼、朱守殷、王都、范延光、张从宾、王君怀、安审琦,王处回,吴崇恽,何重建;
携带装备:镔铁点钢枪;】
提起五代十国时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混乱。
正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便是五代十国的真实写照,皇帝都朝不保夕,更何况其他人呢?
所以说,大臣换主子,那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像五代不倒翁冯道,因为政权频频更迭,所以,他的一生有很多次跳槽的机会。
而在众多的历史的记载中,冯道共计换了十二个主子,历经五个朝代,其中这十二个主子中,更是有十个皇帝。
这跳槽的含金量,又有几个人能够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