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张角死,大明立 (第2/2页)
这一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朝野上下再次哗然,各种猜测和谣言四起。
有人认为是朝廷内部有人暗中下手,以绝后患;也有人认为是黄巾军内部自相残杀,或是张角自知无法逃脱而自尽。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刘御心中虽有疑虑,但也明白此时最重要的是稳定军心,继续推进平叛大计。
而远在太行山的张帝,在得知张角死亡的消息后,心中五味杂陈。
这不仅是黄巾军的一大损失,也是自己肩上责任更加重大的开始。
他召集众将,宣布将继承张角的遗志,继续领导黄巾军为天下苍生而战。
同时,他也开始秘密部署新的战略计划,准备迎接汉军更为猛烈的攻势。
中平三年(186年),九月一日。
得知张角死亡一天后,太行山的张角之子张帝,在手下众渠帅的推举下,正式登基称帝,立国号为‘明’,以巨鹿为都。
张胜登基当天,朱元璋、王莽、李密、窦建德、洪秀全等五大总督全都在场,并发誓效忠,而大明皇帝张帝则分别给五大总督分侯。
张胜封王莽为丞相,张宝为大将军,项扬为车骑将军,朱元璋为骠骑将军,而方国珍、王世充、典韦、越兮、李进等人也各有封赏。
至于已经死了的张角,则备张帝追封为文帝,张梁为楚公,许定为忠侯……
张帝称帝的消息,很快就席卷了天下,各方势力皆震动不已。
大汉这次虽打败了黄巾,但明眼人都知道在之前的战争中,大汉打光了所有底蕴。
而大明却是拥有天下百姓的拥戴,此次虽折了百万大军,但依然是死而不僵。
大明虽然以占据了冀州半州之地,但大汉想在短时间内覆灭大明却是千难万难。
原史黄巾起义的虽规模浩大,可仅仅历时不过半年,就被大汉给剿灭了。
这一世的‘黄巾天国’,从太平教起兵开始,到现在的大明建立,已经过去了三年。
而在这三年中,双方涉及总兵力近两百万,大小战斗近千次,波及到了全天下。
大汉朝廷内,这一消息如同巨石投湖,激起了层层波澜。
灵帝震怒,认为张帝此举无疑是对大汉皇权的公然挑衅,他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对策。
朝会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即刻发兵征讨,以彰显大汉天威。
有的则认为应当先稳固内政,恢复国力,再行讨伐之事。
然而,大多数人心中都明白,大汉经过连年的征战,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想要迅速集结大军并非易事。
卢植站在朝堂之上,心中五味杂陈。
他既为张角的死感到惋惜,又为黄巾军内部的团结和张帝的雄心壮志所震撼。
他知道,这一次的敌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难缠。
灵帝最终拍板决定,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防止大明军队趁势南下。
另一方面,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诸侯,请求他们出兵共同对抗大明。
同时,他也开始着手整顿内政,减轻百姓负担,以期恢复国力。
而在大明这边,张帝登基之后,并未急于扩张领土,而是首先着手巩固内部。
只有内部稳定,才能对外扩张。
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耕,同时加强军队训练,提高战斗力。
在朱元璋、王莽、李密等五大总督的辅佐下,大明逐渐走上了一条稳定发展的道路。
各地百姓纷纷归心,大明的势力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张帝并未因此而满足。
因为大明与大汉之间的战争只是迟早之事。
为了应对未来的战争,他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寻求与其他势力的结盟,同时也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大汉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