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增援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穿越三巅之群英荟萃!
司州,洛阳城的心脏地带,巍峨的皇宫矗立其间,德阳殿作为权力与荣耀的象征,静静地迎接着朝代的每一次脉动。
灵帝刘宏,这位年轻而威严的帝王,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分列两侧的群臣——何进、袁逢、袁隗、卢植、皇甫嵩、朱儁、王允、杨彪、黄琬、蔡邕等文武重臣,他们的脸上或凝重或坚定,各自怀揣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
而在灵帝两侧,则是赵忠、段珪、曹节等宦官的身影,他们虽位不高,却权柄在握,影响着宫廷的每一个细微动向。
洛阳城外,天际初破晓,一匹快马如同离弦之箭,自北郊疾驰而来,马蹄声急促而有力,直奔皇宫而去。
这匹马,承载着来自远方的紧急情报,它的到来,无疑将在朝堂上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宫门之外,御林卫们神色肃穆,如同铜墙铁壁,守护着皇城的安宁。
一名驿卒匆匆而至,手中紧握着一封书信,那是来自冀州的八百里加急。
御林卫接过书信,双手高举过顶,仿佛传递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疾步奔向德阳殿,口中高呼:“冀州八百里急报——”声音穿透清晨的宁静,回荡在宫殿的每一个角落。
德阳殿前,羽林军迅速从御林卫手中接过书信,转身登上玉阶,他们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每一步都似乎在诉说着对国家的忠诚。
羽林军将领朗声大喊:“冀州八百里急报——”这一声呼喊,不仅是对情报的传递,更是对朝堂上所有臣子的警醒。
金殿之内,黄门侍郎匆匆而至,他接过金吾卫手中的书信,一溜小跑奔入大殿。
在大殿之上,满朝文武正襟危坐,等待着即将揭晓的真相。
黄门侍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书信高举过头,朗声喊道:“陛下,冀州八百里急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沉重。
正与群臣商议国事的灵帝刘宏闻言,神色瞬间凝重,他深知这份急报的分量。
他急忙说道:“快,快呈上前来!”黄门侍郎连忙将书信双手奉上,步伐中带着几分急促与不安。
灵帝接过书信,手指微微颤抖,他迅速拆开信封,目光扫过字里行间,脸色逐渐阴沉下来,眉头紧锁成川字。
殿内一时静得只能听见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众臣皆屏息以待,心中暗自揣测着急报的内容。
终于,灵帝重重地将书信拍在龙案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震得殿内众人心中一凛。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怒与悲痛:“秦昊大败!我军损失惨重,秦圣、邱飞等忠勇之士更是为国捐躯!”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与悲痛。
何进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秦昊虽败,然其忠勇可嘉,且败军之将,犹可再战。
当前之际,应速派援军,以解秦昊之围,同时安抚民心,以防谣言四起,动摇国本。”他的言辞恳切而有力,道出了当下最紧迫的任务。
袁逢、袁隗兄弟对视一眼,袁逢接着说道:“大将军所言极是,但派援军之事需谨慎。
我朝兵力虽众,但分散各地,若轻易调动,恐生变故。
不若先调集附近州郡兵马,以作策应,再视情况而定。”他的建议谨慎而周全,考虑到了国家的长远利益。
卢植、皇甫嵩等武将则纷纷请战,他们誓要为国除贼,重振军威。
卢植更是慷慨陈词:“陛下,臣愿领兵出征,誓要剿灭叛逆,为秦昊及阵亡将士报仇雪恨!”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然而,在另一侧,宦官们则面露复杂之色。
赵忠轻咳一声,尖声细语道:“陛下,战事频仍,国库空虚,且需防民变四起。
依老奴之见,不如暂避锋芒,与叛军议和,待时机成熟,再图后计。”他的建议虽出于保全自身考虑,却遭到了杨彪、王允等忠臣义士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此举无异于示弱于人,有损国威。
灵帝刘宏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之色。
他知道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大汉的兴亡。
最终他缓缓开口:“传朕旨意即刻调集豫州、兖州、青州兵马由皇甫嵩、朱儁两位将军统率火速驰援冀州。
同时卢植将军为副领五千精兵为先锋务必打破敌军包围救出秦昊。”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掷地有声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臣闻言纷纷跪拜领旨心中对这位年轻帝王的决断力又多了几分敬佩。
随着旨意的传达整个大汉帝国再次被紧张而肃杀的气氛所笼罩。援军的集结、战备的加强、民心的安抚……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