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传国玉玺 (第2/2页)
然而,这份沉重的秘密并未逃过何皇后与刘协敏锐的感知。
他们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其中既有对传国玉玺的渴望,也有对彼此意图的揣测。
刘御注意到何皇后与刘协之间微妙的变化,心中虽有所警觉,但面上依旧保持着恭敬与平静。
他在这权力与亲情交织的漩涡中,每一步都需十分谨慎。
“父皇,儿臣必不负重托,但请父皇允许儿臣在宫外居住几天再返回驻地,顺便帮父皇处理紧急事务,以确保洛阳城的安宁与父皇的休养不受打扰。”刘御巧妙地将话题引开,意在减少当场透露更多关于传国玉玺信息的风险。
try{ggauto();} catch(ex){}
灵帝微微颔首,似乎看穿了刘御的心思,却未加阻拦,只道:“御儿,你行事稳重,朕自当放心。但切记,人心复杂,需谨慎行事。”
言罢,灵帝缓缓闭上了眼睛,似乎是在养神,又似是在暗示着什么。
退出寝宫后,刘御心中五味杂陈。
何皇后与刘协的野心不容小觑,尤其是现在,他们定会对传国玉玺的消息虎视眈眈。
刘御正向着宫外走去的时候,刘协追上来将他请到自己宫中相聚。
“皇兄,父皇既已将如此重任交于你,你我兄弟自当共谋大事,何不将玉玺之事共享,以解父皇之忧?”等着刘御坐下来喝过茶后,刘协试探性地问道。
刘御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轻轻放下茶盏,目光深邃地望向刘协,那眼神中既有兄长的关怀,又藏着几分洞察世事的锐利。
“协弟,你我兄弟情深,我自是信你。但父皇之意,显然更为深远。他选择此时将此重任托付于我,而非广而告之,定有他的考量。“
刘协脸色微变,他未曾料到刘御会如此直接地提及此事,心中虽有不甘,面上却强作镇定:“皇兄言之有理,是弟弟唐突了。
只是,如今朝局动荡,我等身为皇室子弟,理应为父皇分忧,共同守护大汉基业。“
刘御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协弟,你我虽为兄弟,但此事非同小可。
父皇之所以单独告知于我,是因他深知,真正的信任与责任,往往伴随着孤独与重担。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关乎国家命脉,岂能轻易示人?”
说到这里,刘御话锋一转,目光如炬,直逼刘协的心扉:“其实,你到底是谁,你我心知肚明。
你并非是刘协,你是陈留太守杨平,你弘农杨氏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的事。”
刘协的脸色骤变,如同被寒冰骤然冻结,他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却一时语塞,仿佛被刘御的话钉在了原地。
四周的空气仿佛凝固,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皇兄,你……你这是何意?”刘协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试图掩饰内心的慌乱,但那笑容却比哭还难看。
刘御站起身,缓缓踱步至窗前,背对着刘协,语气中不带丝毫情感:“协弟,或者我该称你为杨平更为贴切。
你以为你的伪装天衣无缝吗?从你初入洛阳,我便对你有所怀疑。
你的一言一行,虽极力模仿皇兄昔日之风范,但那份骨子里的傲气与不羁,却是你永远无法复制的。”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刘协:“你可知,真正的刘协,自幼便与我形影不离,他的每一个细微习惯,我都了如指掌。
而你,虽尽力模仿,但那份对皇权的渴望与野心,却是你掩饰不住的。
更何况,你与弘农杨氏的暗中勾结,早已在我的掌握之中。”
刘协的脸色苍白如纸,他深知自己已无法再伪装下去,索性也不再掩饰,冷冷一笑:“既然你已识破,又何必再惺惺作态?不错,我便是杨平。但你以为,仅凭你一人之力,就能阻止我杨氏家族的千秋大计吗?”
刘御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你错了,杨平。
我并非要阻止你,而是要告诉你,真正的权力,不是靠阴谋与伪装就能得到的。
父皇之所以将传国玉玺之事托付于我,是因为他深知,只有心怀天下,以仁德治国之人,方能守护好大汉的基业。”
他缓步走向刘协,声音低沉而有力:“你我兄弟一场,我本不愿走到这一步。
但如今,你既已选择了这条不归路,我也只能奉陪到底。
只是希望,你能在最后关头迷途知返,莫要让家族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刘协冷笑,眼中闪过一抹狠厉:“迷途知返?哼,我杨氏一族筹划多年,岂是你一句话就能动摇的?今日,我便让你看看,何为真正的权力之争!”
言罢,他猛然挥手,几名早已潜伏在暗处的黑衣人瞬间冲出,将刘御团团围住。
然而,刘御却并未露出丝毫慌乱之色,他轻轻抬手,示意身旁的侍卫退下,独自一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杨平,你以为这些人就能奈何得了我吗?”刘御嘴角勾起一抹淡笑,身形一晃,已如鬼魅般穿梭于黑衣人之间,每一招每一式都精准无比,瞬间便将几人制服在地上。
“你……”刘协惊愕之余,更多的是不甘与愤怒。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布置的局,竟会如此轻易地被刘御破解。
“记住,真正的力量,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心的坚定与智慧的高远。”刘御缓缓走到刘协面前,目光深邃而复杂,“你我虽为敌,但我仍希望你能明白,权力之路,非是坦途,唯有心怀正道,方能行稳致远。”
说完,刘御转身离去,留下刘协一人在原地,怔怔地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也预示着洛阳城内,一场更为激烈的权力斗争,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