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破虎牢关 (第2/2页)
李世民得知岳飞撤退后,本想与洛阳的杨坚杨素夹击岳飞。
奈何,从斥候那里得知,袁术等人正向着虎牢关进军,李世民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阴鸷。
他未曾料到,这看似简单的佯攻背后,竟隐藏着如此深远的布局。
虎牢关,作为他精心布置的防线之一,此刻竟成了众矢之的,危机四伏。
“传令下去,即刻调整部署,加强虎牢关防御,同时,命李孝恭率精锐骑兵,沿途阻击袁术等人的援军,务必拖延其行军速度。”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与此同时,岳飞的大军虽已安全撤回,但营中气氛却异常凝重。
此战虽未全胜,却也为后续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空间。
他召集众将,再次聚于中军帐内,商讨对策。
“诸位,李世民狡猾多端,此番识破我佯攻之计,定会更加谨慎。
然而,我军亦非等闲之辈,当以智取胜。”岳飞环视四周,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袁术等人已向虎牢关进发,此乃天赐良机。
我们可趁其不备,绕道而行,直击其后方,与袁术等人形成合围之势,共破虎牢关。”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无不精神一振,纷纷请战。
岳飞见状,心中略感宽慰,随即布置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数日之后,岳飞亲率精锐之师,避开敌军主力,悄然向虎牢关后方进发。
沿途之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巧妙利用地形,避开敌军斥候的侦查,最终成功抵达预定位置。
而此时,袁术等人的大军也已逼近虎牢关,与李世民的守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李世民虽率军顽强抵抗,但面对多路夹击,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正当李世民苦苦支撑之际,岳飞的大军犹如神兵天降,从后方猛攻而来。
一时间,虎牢关内外,喊杀声震天动地,硝烟弥漫,战况空前惨烈。
岳飞身先士卒,手持长枪,冲入敌阵,所向披靡。
他麾下的将士们亦是勇猛无比,个个奋勇当先,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刘御趁势带着曹操、丁原、王莽、朱元璋等诸侯和人马向着虎牢关进攻。
随着岳飞一马当先,犹如战神降世,虎牢关下的战局瞬间逆转。
他的每一次挥枪,都伴随着敌军的倒下,其英勇之姿,激励着每一位汉军将士,他们怒吼着,冲锋着,誓要将这坚固的关隘化为齑粉。
与此同时,袁术、赵匡胤等诸侯联军,在岳飞奇袭的鼓舞下,更是士气大振,他们从不同方向发起猛攻,箭如雨下,炮声隆隆,整个虎牢关仿佛被怒涛般的攻势所淹没。
李世民精心布置的防线,在这股不可阻挡的洪流面前,开始摇摇欲坠。
刘御率领的联军主力,在曹操、丁原、王莽、朱元璋等一众豪杰的带领下,更是势如破竹,他们不仅带来了庞大的兵力,更带来了丰富的战术与策略。
曹操的智谋、吕布的勇猛、王莽的狡黠、朱元璋的坚韧,在这一刻汇聚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他们与岳飞遥相呼应,共同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虎牢关紧紧包围。
李世民站在城头,望着四面楚歌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
今日之败,非战之罪,而是大势所趋。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联军攻势,即便是他也难以力挽狂澜。
“撤退!”李世民终于下达了命令,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与无奈。
他明白,只有保存实力,才能在未来卷土重来。
于是,李世民率领残部,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撤离虎牢关,向着洛阳城方向疾驰而去。
随着李世民的败退,虎牢关终于被诸侯联军攻破。
胜利的欢呼声在战场上空回荡,汉军与各路诸侯的将士们相互拥抱,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
刘御站在高处,望着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心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对牺牲将士的哀悼。
“此战虽胜,但代价沉重。”刘御沉声道,“我们当铭记今日之牺牲,继续为大汉的复兴而努力。”
诸侯们纷纷点头,这场胜利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