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属国决策】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8月23日,满清太宗开始任命满清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率左翼军、明镶红旗多罗贝勒:爱新觉罗·岳讬,为〈扬武大将军〉统率右翼军、明安平贝勒:爱新觉罗·杜度,等为副将,出兵攻明。
9月22日,清军八旗第三次绕道漠南蒙古地区入寇中原,由满清扬武大将军兼镶红旗多罗贝勒:爱新觉罗·岳讬,打头阵从大明帝国北直隶密云后卫北边墙子岭长城而入青山口长城地区。
由明蓟辽总督:吴阿衡、明密云后卫总兵:鲁宗文,率军出击结果战败而死!仅有明密云中卫监军:郑希诏,带领残部侥幸逃脱。
满蒙联军成功长驱直入,屯兵于牛栏山上,此时准备回乡的卢象升带领天雄军在半路上,得知万全都指挥使司地区有明军急行军的消息后,才得知东虏建奴入侵,便也连忙赶回京师驻防。
9月24日,大明京师附近卫所州府县彻底戒严不准进出,因此天雄军就驻扎在定边卫,这次满蒙联军们打算兵分二路侵略中原地区。
9月28日,由满清奉命大将军兼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从青山关长城而入,两军在京郊通州三卫会师,是为「戊寅之变」。
当时卢象升刚入京师内城,就有朝臣们商议推荐由卢象升来担任抵御东虏建奴的主帅,就连明毅宗也认为比较合适,就命卢象统率万全都指挥使司宣府镇、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大同府两地军队。
于是就调明宣府总镇总兵:杨国柱、明大同总镇总兵:王朴、明山西总镇总兵:虎大威,三人迅速领兵入京师勤王,并让卢象升负责总督天下援军,还第三次赐予〖尚方宝剑〗。
但卢象升闻讯却伏地痛哭,还请求陛下解任继续放他回乡奔丧,明毅宗听后不准,而是命他先打退东虏建奴再说。
10月初4日,明毅宗召见卢督师于武英殿后的平台,群臣们都在商议当下如何应对?而卢督师升则针对明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主抚(即主和)之议,并对明毅宗说道“陛下命臣督师,而臣意主战!”
听完这句话后,明毅宗的脸色一变,过一会儿才说道“朝廷原未言抚,这都是外人议论,爱卿不必在意。”
但卢督师却又接着向明毅宗询问杨尚书,是否曾以(格苗的典故)来主和?明毅宗则表示东虏建奴鞑子与上古的三苗不同,早已凌犯我天朝,决不可轻易讲和。
紧接着明毅宗还对卢督师说道“此次剿虏与剿寇不同,还望卿宜慎重!”
此话意在提醒卢督师,在对满清作战时,不要像围剿农民军那样身先士卒,由于朝廷的明兵部尚书:杨嗣昌,正在计划围剿流寇如何总兵当中,自然不可能抽调兵力和粮饷去抵抗满清,又得知卢督师主战。
便让卢督师以旧官职(兵部右侍郎)一职前来议政,为此明毅宗又命明兵部右侍郎兼督师:卢象升,与明兵部尚书以及明宣大监军:高起潜、明宣大总督:陈新甲,等人在安定门开会。
席间明兵部右侍郎大谈主战意见,然而满座文武官员们皆沉默,只有明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领京营戎政:曹化淳,说了一句“卢督师真乃是我大明的救世菩萨啊!他此言才是正论!”
此时明毅宗都还在犹豫于战和之间,但朝中重臣们,都以明兵部尚书为首默认了力主和议之事,毕竟眼下大明帝国内忧外患,中原时常发生瘟疫,又加上流寇怎么剿也剿不完,也是时候该休养生息了,因此都不主张用兵,而是打算采取先安内在攘外的政策。
再加上满清方面也有议和打算,想以此来迫使大明承认满清独立,但由于明兵部右侍郎却一意要战,于是在10月初5日,明毅宗只得下令发库银四万两来犒赏三军,由此明兵部右侍郎兼督师:卢象升,便出城先带领天雄军以及部分京师附近的驻军,来到昌平州准备出征。
明毅宗还让明兵部尚书前去送他,但明兵部尚书见卢督师不死心,所以在临别时,特意屏退了左右随从,在悄悄告诫卢督师说道“无浪战!”
同时明毅宗还派人赐给卢督师;银币、御马、蟒服玉带,等物这不禁让卢督师感叹道“陛下果壮若此,而枢部(杨嗣昌)却持主议和若彼,无惑乎陛下以抚议咎外廷也。”
也更加坚定了其主战之心,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命诸将各选三百精兵准备奇袭。
10月初6日,明毅宗又赐御马百匹、太仆寺马千匹、银铁鞭五百条,力主卢督师出征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