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云帐下奇儿在 (第2/2页)
高弘图起身拜道:“皇上请收回此言。为人臣者如何能令君父受屈?”
朱松扶起高弘图也行了一礼:“高卿不要说这种话,眼下生民水深火热之间,朕食不下咽,又有什么脸面锦衣玉食?”
“不过朕刚刚想到,与其弹压这些忠义之辈,为何不能去剿灭那些闹了兵变的士卒?朕风闻于永绶所部都抢了足达百万家财,就不能擒拿归案吗?”
高弘图叹气:“现眼下于永绶一党已经逃入仪真。臣以为这件事需要皇上下谕旨才可能了结。”
朱松倒是懵了:“怎么个意思?”
高弘图也有点懵,前面看到皇上所说,自己都颇为动容了,现在却不知道这皇上是要和自己打什么样的哑谜?
高弘图只好老老实实说道:“皇上龙御淮上南下继承大位时,正是马阁老遣靖南侯黄得功一路护送皇上至仪真过江。于情于理,黄得功都是天子重臣,臣担心内阁的公文黄得功未必会听命。”
朱松听明白了,眼睛里都放出光亮:“这么说来,是不是只要朕发一道谕旨,黄得功就会把于永绶送回来?甚至抢掠的百万家当也都会送回来?”
高弘图虽然有点犯嘀咕,但是还是说道:“应系如此。”
朱松拍了下手:“妙啊,这样就能给各地的官兵都发一发欠饷,还能给镇江府发去赏赐鼓励其忠义。”
朱松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刻对高弘图说道:“前面说的,内阁再补充一点,殉难百姓里是否有幸存之人,若有,家中丢失了多少财物,让他们细细统计。情况允许的话,朝廷也应该做出抚恤。”
高弘图吸了一口气,也知道自己并没有看走眼,说道:“皇上真是如天之仁,臣这就回去拟写公文。”
朱松说道:“慢来,朕还有个事情想和高阁老商量,朕想把这一伍浙兵和剩余辽兵交给朱成功统领,你看合适吗?”
高弘图倒是沉思了一下:“臣恐朱成功不能服众。”
朱松摆手,对着高弘图说:“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他的本事,你要是知道了,你肯定也会心悦诚服的。”
...
“皇上美意,臣感激不尽,但臣不敢受。”演武场上,朱成功一脸认真地向朱松说道。
朱松卖力射出一箭,不解说道:“这是为何?”
朱成功认真比出三根手指:“一则臣年仅弱冠,承蒙圣爱,已经不胜惶恐。二则臣虽略熟弓马,但不通军务,恐没有调兵遣将之才;三则浙兵辽兵之间矛盾恐极大,臣自认没有那个能力勘合军心。因此臣请辞上意。”
朱松听完点了点头,抽出一箭来,喃喃念着:“说的也是。”
入夜来,朱松把这几天的事情细细写了下来,又着重写了“文臣”“武将”“修路”“军民不和”“民生水火”等等大字。
随后在下面倒是认真写了个“解:”,写了好几大段,各种方法想来想去,都觉得行不通。
就算是不曾打仗,自己慢慢休养生息,这前几年都难过的紧。
既然得不出答案,朱松索性就不解了,宽衣躺到了床上。
辗转反侧之间,朱松突然想到,军民不和这点,是不是可以让士兵去帮这些受难的老百姓重建家园呢?
一来二去,这不就可以解决镇江军民矛盾的问题了吗?
不过现在的士兵恐怕也没有这样超高的素养,届时还是要朝廷拨付报偿,不能让这些士兵白干。
而且京口这块现在的兵民矛盾实在是太大了,就怕弄巧成拙,总得要找其他地方的人马来入驻京口。
朱松想到这又想起山东的百姓了。
要让百姓离开自己的家园南下,怕是说什么也是一万个不愿意,还要提供安居的地方,地方官员如果调配不当的话,绝对是事倍功半。甚至上还有林庆业这个麻烦,怎么想都头大的很。
想来想去,倒是烦躁了起来,只好拿着前面总算是想出了的一个解决办法来安慰自己。
而且要是黄得功做出表率,向朝廷表示恭顺,再加上还有百万财货。
总算是把这个难解的局面破局了吧?
朱松这样想着,才堪堪睡去。
自己托高弘图写的谕旨去得极快,没想到黄得功回复的公文来更快。
内容也很简单:仅削永绶职之镇,请功偿明日。
朱松看着这个回复,一时间有点怀疑人生了。
...
武昌城外,左良玉的大营内。左良玉的大帐被掀开,左梦庚缓缓走了出来说道:“父帅的意思,你们二人被黄澍蒙蔽,虽然有罪,但也谈不上什么死罪...”
台下的武自强和白良辅闻言大喜,直接下跪磕头说道:“多谢平贼将军”
左梦庚虽然被二人打断了,但是脸上还是露出笑容,直接说了下面的内容:“不过父帅有意让你们带所部人马去收复湖广。”
去德安、承天一带和李自成留守的大军交战,虽然可能有凶险,就算打不过还怕逃不过吗?一时武自强和白良辅心下大定,纷纷答应着要为大帅效死力。
左梦庚看着这个反应,继续笑着:“二位将军愿意去,那就再好不过了,把衣甲全卸了吧。”
武白二人一时没听明白什么意思:“卸甲?卸什么甲?”
阳光洒在左梦庚身上,显得左梦庚笑意更足:“父帅的将令!虽是无心,但是卢监纪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父帅为人最讲公平,那你们就身着卢监纪当时的衣着出战吧。”
武白二人终于听明白了,这不是要自己死吗?于是俯首想求饶命。
左梦庚只是继续说着:“而卢监纪既然能受饿十余日,想来你二人所部也能做到。”
也不管二人的饶命声一起一伏,说完这句只是鼓噪着军士们喊着“卸甲!卸甲!”就兀自转到自己的大营去了。
---分割线---
时南京解粮饷未至,左良玉奏承(天)德(安)将士饿死二千余人。——《后明史.列传卷八十三忠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