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粮草 (第2/2页)
事实证明,只要官府军事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在义军只是如同小火星一般的时候,就能够立即将其掐灭,那么,依靠严刑峻法,也是足以让百姓宁死也不继续造反的……
当然,在镇压造反百姓、并对造反头目株连家族的同时,对于那些因为胡乱搞事情以至于激起百姓叛乱的官员,朝廷也会予以追责,该杀的杀,该免的免。
这对于官员们来说,同样也是一种以儆效尤,有上一任官员的前车之鉴,接任的官员若是也有搞事情的想法,那么肯定得在心里多掂量掂量。
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双管齐下,大规模叛乱才没有在广东发生,朱由桹的老巢总归是在大体上维持了勉强合格的安定局面。
后方的稳定,对于湖广战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身为大明皇帝的朱由桹,自然不会为几个“尤效奋臂螳螂”的刁民被官军镇压而感到良心不安,站在他这位大明天子的立场上,这些刁民以及那些死于徭役的百姓,都是必要的牺牲,应付的代价,时代的局限……
毕竟,在朱由桹看来,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道理:
战争若是不在湖广和江西打,迟早就会在广东打,到时候,面对清军的屠刀,广东由于战乱而死的百姓人数,可就远远不是因为区区徭役而死亡的人数,能够相提并论的了。
明明和饱经战乱,甚至已经辗转蔓延、死亡过半的湖广百姓相比,这些广东百姓能够服徭役供养北伐大军,就已经是他们的福报了,居然还敢造反?
真的是不识抬举。
显然,心怀天下的大明天子,和只想活下去的大明刁民,各自的行为处事,都有各自独有的道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立场不同……
粤北的韶州府城,是一个重要的补给中心。
广东其他各府县,分别将各自搜刮到的粮草集中到韶州,自此地向北,开始向着两个方向,分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补给线。
一个是江西补给线,其自韶州向东北,经过南雄府、过梅关,为驻守在江西南安、赣州二府的明军输送粮草。
另一个就是湖广补给线,其自韶州向西北,经过乐昌县,进入郴州宜章县境内,目前运输终点是期门卫、豹韬卫暂时驻扎的郴州、桂阳州、永兴县一带。
在运输过程中,能够采取水运的,自然是要采取水运。
但在很大一部分地方,并没有条件采取相对省事省力的水运,况且骡马已经被北伐军搜刮过一遍,也轮不上后续的这些辅兵和民夫使用。
再加上,眼前正值春耕之时,本来因为大规模征发徭役,就导致种地的男丁不足,只能把妇女当男丁用,由她们临时顶上去种地,这种情况之下,实在不好再去强征耕牛,那样会大大耽误农时,严重不利于朝廷对百姓进行长远剥削。
总之,牲口不足,带来了车辆不足,于是,在不能水运的地方,大多数被征发的民夫,只能在明军士兵的监管和逼迫下,徒步用手推车向前线运输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