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班底 (第2/2页)
“那是,早上一顿,中午一顿,晚上一顿!”
刘磊也接了一句。
“怎么,你们还想赖上我啊?”
“我们倒没赖上你,就是为谢闰打抱不平。”
try{ggauto();} catch(ex){}
徐昕自然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笑着瞪了他们一眼,见谢闰没拒绝,就主动招呼着大家往校外走。
还是那天的那个饭店,这次算上张国利等人,还有剪辑成舟和谢闰,刚好坐了一大桌。
至于俞飞红,因为有事不在学校,所以没来。
徐昕的广告成功,付大龙几人无疑是最高兴的。
毕竟这也有他们的参与在里面。
虽然他们只是打杂帮手,可那种从一点点到成片的整个过程,却让人很有成就感。
因此几人也是闹得最翻腾的。
而谢闰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她发现徐昕的老爸一直在观察她。
倒是张国利和徐昕聊的很投缘。
“有学校支持就是好啊,如果我们自己做这些,虽然按你这样拍,也用不了多少成本,可想两三万就拿下来,是绝对不行的。”
“不说人员片酬,就是设备机器都得不少钱,还有场地,灯光道具。”
“不过做成行以后,这玩意还真有赚头。”
在聊天的过程中,张国利计算过。
以现在国内8-10万一个的电视广告来算。
就算同样用胶片拍摄,只要团队配置齐全,把成本压到5万还是没问题的。
这样算下来,做一个广告有3万块钱以上的利润,可比他单纯当导演要划算的多。
他给屠红刚做MV导演,是拿的工资,5000块钱一个的MV。
这价格不算便宜,但是耗时耗力。
一个MV从筹备到剪辑完成,最少得一个月。
可现在做电视广告,他虽然没法做到徐昕这样几天就出一个,可十天做一个,也有的赚啊。
而且徐昕还帮忙打开了一条思路。
他们以前做广告和MV都是找的专业人员,要价高不说,时间也不好协调。
可如果像徐昕一样找学生,价格就要便宜得多。
不知不觉间,张国利的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在国内,张国利绝对是最早接触商业的明星。
96年《宰相刘罗锅》播出,不但让他一炮而红,也让他发现了戏说剧的市场。
一般这个时候别人都是在家坐等戏上门,可他却选择主动出击。
拉上刘罗锅的导演张子恩,找了从没当过编剧的作家周静之,三人一起鼓捣了《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剧本。
当时国内愿意投资的人不多,几经周转,才找到了刚刚把珠江明星工作室改成巨星影业的邓见国。
本就想进入影视业的邓见国,一次性给他投了200万。
这才有了那一连拍了五部的《康熙微服私访记》。
准确的说,张国利拍的只有4部,因为第一部火了后,邓见国又和他们一口气签了3部的片约。
而第五部,这是邓见国自己狗尾续貂。
再后来他又做了《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
包括《武林外传》和宁号的《疯狂的赛车》、《无人区》,其实都有他的国立常升影视参与投资。
在资本这块,他算是起步最早的。
只是后来又被华谊拖累了,对赌协议让他不得不走上还债的路。
徐昕自然看出了他的心动,他之所以愿意给他说这些,就是想把他拉过来。
徐昕要做影视,不能全靠他自己。
就算他再能耐,也没法一个人把全部事情都做完。
当他开始做广告的时候,就已经在准备搭建自己的班底。
影视业其实是一个很排外的行业。
不管是导演还是老板,如果没有自己人,那么就算剧本再好,也能给你做出一坨屎来。
而现在这个房间里的人,就是他拉拢的第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