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大战在即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归义非唐!
“啪…啪…啪……”
“砸轻一些,别把粟米砸飞了!”
“哈哈,这么多粟米,日子越来越好了!”
“这些秸秆和粟壳,都够养几万只家禽了!”
“养家禽!对!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自己养的家禽呢!”
“我也是,哈哈……”
山丹城外,热火朝天。
由于老天赏脸,八月中旬以来山丹就没有降下一场雨水,这样的气候加快了城外作物的成熟。
眼看作物成批变黄,本就担心鄯州生变的刘继隆不敢耽误,连忙率领城中军民开始了抢收工作。
“别将,今年是一个丰年啊!”
站在南城门楼面前,马成、耿明二人露出笑脸,都眼巴巴的看着不断运入城内的粮车。
南城外、数百军民忙碌收获,成熟的作物在镰刀的收割下,一片片倒下。
“晒垫、脱粒机都准备好没有,谷仓检查清楚没有?”
刘继隆脸上挂着笑脸,头也不回的提出问题,站在角落的崔恕闻言上前回答:“都准备好了,别将所制作的脱粒机真是神了,比石碾好用了不知多少。”
“对对对,还有那个河西犁,比起我们以前用的耕犁好用多了,等开春之后耕地也能方便许多!”
见崔恕献媚,马成也连忙跟着吹嘘起了刘继隆的那些发明。
对此,刘继隆并没有打断他们,却也没有飘飘然。
唐代的许多农业工具比起明清时期,还是略微落后了不少。
刘继隆毕竟是农村长大的,许多手动的农业工具都在他记忆深处,到了需要的时候,他自然也就将其发明出来了。
站在他的位置,还能看到不远处丹水旁的一座巨大水车。
那水车并非是大唐所能看到的水车,而是一座水转翻车。
这种水车的效率更高,是此时大唐所用的水车的三四倍。
“老天赏脸,进入中秋以来没有下雨,今年估计能收获两万石粟米!”
“希望吧……”
听着崔恕的话,刘继隆脸上的笑脸止不住。
从清晨到黄昏,一车车的粟米被收割运入城内。
好在刘继隆早就有了准备,将粮仓四周无人居住的院子都用围墙围进粮仓。
饶是如此,这一座座院子改造的粮舍还是在粮食的不断装入中被填满。
“此院存粮五百六十五石,登记造册。”
“回直白,记好了。”
“嗯,下一间……”
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粮仓的直白还在为存储的粮食登记造册,而刘继隆也没敢睡,坐在衙门等待今日粮食造册结束。
直到夜半(23点),崔恕才风尘仆仆的带来了一本厚文册。
“别将,这是第一日的粮册,共存入三千六百五十二石七斗三斤!”
崔恕脸上的激动难以掩盖,刘继隆闻言更是连忙起身,上前接过文册翻阅。
“好!”他叫了声好,紧接着看向崔恕:
“秸秆怎么处理的?”
“按照您的吩咐,先运往城中马场储备,直到储满十万石再交给百姓用来养家禽。”
崔恕回应着,同时继续说道:“按照今天的速度来看,再过四天就能把粟米都收割了,剩下的豆、麻等作物,应该能赶在月中前收获好。”
“嗯,辛苦你了。”刘继隆松了一口气,同时看向厅堂外的天色。
明月高挂,万里无云的天色似乎在预示着明日也将是一个好天气。
“别将,您也该休息了。”
崔恕看着刘继隆还没有去休息的模样,不免劝解了起来。
刘继隆点了点头,交代一番后,便在两名兵卒的护卫下,徒步走回了自己的院子。
在走出衙门时,不远处的民舍里也传来了说笑的声音。
这样的情况不止是一处,而是家家户户都依稀传出了说笑声。
按照刘继隆的政策,先把粮仓填满计数,然后再按照每亩田的收成,按半数分给拥田的农户。
至于那些纯粹的牧户,则是由衙门发放口粮,而他们只管帮衙门放牧就行。
虽说粮食收入了官仓中,可经历了白天抢收的百姓们都清楚,今年的山丹是一个丰年,而治理山丹的刘继隆也在城内尤为出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