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临安不夜侯 > 第542章 弈天下(为打开天窗说亮话盟主

第542章 弈天下(为打开天窗说亮话盟主 (第2/2页)

他对完颜驴蹄那帮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居无定所,到处游击作战,抵抗完颜亮讨伐上呢。

杨沅却是亲自参加了新金开国大典的,他很清楚接下来的上京会如何发展。

金老太公马上盘算起来,王家单独运营九连城航线,那上京航线就全归金家所有了。

如果经营物资多为奢侈品的话,虽然军需物资的销售会被分走一大块,但是总的算下来,好像也不亏,甚至赚的更多。

杨沅又道:“而且,辽东地区在很长时间内,都会作为交战区存在,倒是上京地区相对稳定。

因此,每次货船去了,返航时要带回来的山货、皮毛、马匹等,也是上京地区的供应更充足吧。”

金老太公豁然开朗,忍不住哈哈大笑地举杯道:“老夫且以茶代酒,谢过杨学士。”

杨沅笑吟吟地举杯迎了一下,神情忽又一肃,对金老太公道:

“金家的船队,在三陟港附近,曾被岭东道的水军拦截,此事金翁想必已经知道了吧?”

金老太公顿时面露怒色,道:“老夫知道了。

若非李家如今与学士有了交情,这件事,老夫是必然要向他讨一个公道的。”

杨沅微笑道:“金翁打算如何向他讨还公道呢?”

金老太公一愣,如何讨公道?

世家大族之间发生矛盾,斗争的手段很多。

比如让自己在朝中的代理人向对方的代理人发动攻击。

比如在自己家族拥有控制区的地区打击对方势力等等。

杨学士问这些做什么?

难不成杨学士不满于李家的无礼,还是想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杨沅没有故弄玄虚,马上解释道:“不知金翁对于日本时局了解多少?”

金太公略一沉吟,道:“了解一点,却也不多。”

囿于这个时代的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哪怕日本国近在咫迟,日本的政局变化,对于高丽地方势力来说,也是完全不相干的,没什么影响。

所以,这些世家大族的眼睛一直是向内的,他们盯的是那些对他们有威胁的其他世族大姓。

杨沅听了,便把日本国平氏、源氏两大武家和日渐没落的公家博弈的情况对金太公叙说了一遍。

他说这些时,自然不会只讲这些事情的发生,而是一边讲,一边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因此,当他说到一半的时候,金太公的脸色就已经变了。

熟悉本国情况的金太公,把高丽如今的局势往杨沅所说的情况里一套,那几乎就是日本武家即将崛起之前的状况。

不能说两者一模一样吧,也是极其相近。

要知道,在本来的历史上,高丽武班发动政变,从此压制文班,就是十五年之后的事。

这种事情,可以是因为某一突发事件成为导火索而爆发。

但它能够发展到那一步,一定是有着深远的原因,并且早就有了种种迹象。

只是身在局中的人,在它彻底暴发之前,即便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也很难意识到它的严重后果。

因为杨沅在金国的一系列举动,他在金太公眼中,早已罩上了一层智者光环。

他说的话,在金太公心中是很有份量的。

再者,金太公作为高丽的一位上层大人物,非常了解高丽国的情况。

文班和武班的深刻矛盾,以及不断激化的状况,结合杨沅的分析,金太公完全相信,高丽很可能也会迎来这样的一天。

一时间,金太公只听得坐立不安,虽然正在冬季,却有一种大汗淋漓的感觉。

杨沅道:“李家在岭东有一支兵马节度,想劫你金家的船,便只需出动一路水军。

金翁你当然可以采取反制措施,但你之所以能够采取反制,是因为在金家和李家上面还有一个高丽王室。

在你们身边还有郑、崔、朴、刘等各大氏族彼此牵制。

所以金翁才能在规则之内对李家做出反击。

可是……”

杨沅盯着金太公的眼睛,轻轻地道:“如果有朝一日,有人掀了桌子!

他不跟你玩那些世家大族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手段,他也不在乎高丽王的干预。

他就只要跟你比力气,亮刀子,搏生死,金翁,你怎么破?”

“学士大慧大智,既然已经看到了,定有办法教我。”

金太公已经意识到危机所在,他自然就有了未雨绸缪的方法。但他更想知道杨沅有什么手段。

杨沅道:“杨某觉得,金家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就……”

杨沅把自己的想法,对金太公一一说了出来。

比如从现在开始,就下大力气将一些金家子弟开始往武班方向转。

由于现在高丽武臣的地位较文臣低的多,这种竞争就不算大,想安插金家子弟很容易。

其中真正的难处,是要做通金家子弟的思想工作。

毕竟有机会成为文臣,没人愿意选择做一个受人轻鄙的武臣。

再一个就是要手段巧妙一些。

不然这些世族大家可都在盯着彼此的一举一动,金家的举动若太有悖常理,就会引起其他世族大家的警惕。

金太公听的频频点头,又补充道:“老夫还可以利用庄田,招募更多的佃户,并且对他们进行训练。

同时,金家的船队,也可以用护航的名义,训练更多的武力出来。”

杨沅点头道:“金家现在和新金关系很好,金家可以向他们购买战马,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

我想,哪怕是一支只有八百人的精锐骑兵,也足以让金家在乱世之中抢得先机了。”

“你们还可以从宋国这边,多购买一些弓弩。

如果金翁你需要战阵经验丰富的教头,帮你训练金家的私兵,杨某也可以想办法给你找一些过来。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军,不少还做过军官,经过他们的训练,金家军的实力一定可以独秀一枝……”

金家军?

听到这个称呼,金老太公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杨学士这是想要干什么?

这……这已经不是想让金氏在乱世时拥有一份自保的力量了吧?

一个大胆的念头,蓦然掠过了金太公的心头。

不过,他没敢细想。

他看了杨沅一眼,两人眼神儿一对,他便明白,他心中所想正是杨沅想要说的。

嘶~~,这个杨学士,他别是有怂恿别人造反立国的癖好吧?

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这就是文曲星的胸襟吗?

金太公实未想过,杨沅在归国途中,特意在高丽逗留几日,为他策划这一切,就只因为庆州金氏是玉贞的家,哪有他想的那样复杂。

那等癖好的人,世间还真有一个,不过那人此时还未出世呢,他叫道衍。

金太公心中凛凛,对那个大逆不道的想法闭口不谈。

二人就如何壮大金氏的武力又推敲良久,金太公便亲自送杨沅出书房,让人引他回客舍歇息。

金太公微微佝偻着脊背,目送杨沅远去,又在廊下站立良久,便将拐杖顿了两顿。

一个侍女立刻上前,弯腰待命。

金太公缓缓道:“去,叫玉贞来书房见我。”

说完,他就慢慢地踱回了书房。

金玉贞此时正被盈歌拉着东问西问,主要就是问杨沅如何历尽艰险逃出金国。

金玉贞一见盈歌就心虚的不行。

虽然盈歌对她并无疑心,问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

可是她只要讲起这些事情,就不可避免地想起她和杨沅接触的点点滴滴。

哪怕是二人同车而行时,膝头偶尔碰触的细节,此刻想来都有一种早有预谋的暧昧。

这让她在回答盈歌问话时,难免坐立不安。

忽然有人来报,说金太公找她,金玉贞如蒙大赦,马上逃也似地离开了盈歌的卧房。

金老太公一见孙女,便道:“玉贞呐,金国那两个叛王,一个叫完颜驴蹄,还有一个叫什么什么……”

“完颜大睿。”

“哦哦,对!完颜大睿。他们两个从山东路起兵造反,如何辗转于辽东,又如何裂土自立,你把你知道的,跟爷爷再仔细说说。”

金玉贞在信中向金太公介绍杨沅时,曾经写过他在金国的一系列作为,但相对简略。

金玉贞在欢喜镇住了很久,那里有很多完颜驴蹄的部曲家眷,都是从完颜驴蹄在济南造反时开始,就一路跟下来的。

因此对于完颜驴蹄如何一路逆袭死中求生,接着又力压完颜大睿,最终成为辽东之王的经历,他们知之甚详。

这其中,完颜驴蹄镇守大定府,欢喜镇这边征服各大部落,为他夺得“都渤极烈”之位的故事,尤其的精彩。

而所有这些事,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顶着完颜弘康之名的杨沅。

金玉贞就把杨沅如何合纵连横,智计百出,凭着一手烂牌,最终打出王炸的故事,对金老太公说了一遍。

金老太公闭着眼睛听着,仿佛睡着了一般。

金玉贞知道,这是爷爷的习惯。

当他这样倾听的时候,就是他最认真的时候。

原来是这样吗?

这个杨学士,竟然化这么多的不可能为可能,简直是点石成金!

金太公心中,那个不敢浮现的念头,就像一个穿着浴袍的大美人儿,若有意、若无意,时不时地就提起裙摆诱惑他一下,撩拨的他既不敢看,又想看。

如果老夫按照杨学士的指点,金家或许真有机会……爬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哪怕是金太公已经如此高龄,他自己很可能不会看到那一天了,但是一想到那种可能,还是血脉贲张。

“嗯,嗯,我知道了……”金老太公点着头,慢慢张开了眼睛。

此时,他的眼中,已经多了一抹金玉贞从未在他看到过的情绪。

那是从他成为金家老太公之后,就再没出现的一种欲望,它的名字叫——野心。

金玉贞看着爷爷有点魂不守舍的样子,不禁好奇地问道:“爷爷,你为什么突然对杨学士的事情这么有兴趣了?”

“啊哈,爷爷方才和杨学士一番长谈,觉得此人见地不凡,非常的了不起,所以对他的事情,便格外有了兴趣,哈哈……”

“那当然啦。”

金玉贞皱了皱鼻子,有些骄傲地道:“人家可是大宋的状元,而且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呢。

大宋随便拿出一个二甲、三甲的进士,到咱们高丽来,做个宰相也绰绰有余吧?

那你说人家杨学士得相当于什么人物?自然是见地不凡啦。”

金老太公笑眯眯地点头:“嗯,是啊是啊,听你这一说,果然是这样呢,哈哈……”

金太公念头通达了,眉宇间的笑也轻松起来:“玉贞呐。”

“诶?”

“你觉得,咱们金家如果和杨学士建立一种更亲密的关系怎么样?”

“啊?这……什么更……亲密的关系啊?”

金玉贞脸蛋儿微晕,心情紧张。

爷爷为什么忽然这么说,难道他知道了什么吗?

不会是海平郡的知事崔大人,派人告诉祖父了吧?

我就说,大早晨的不要折腾不要折腾,会被崔大人发现,那坏人偏不听。

真是丢人死了~

金太公抚须道:“更亲密的关系,除了血亲,当然就是姻缘啦?”

金玉贞的脸蛋儿更红了,快要冒出蒸气的感觉。

难道爷爷……想解除我和王家的婚约?

金玉贞一颗心都要跳出了腔子,她垂下头,羞怯地道:“可是……可是,这有些难以启齿吧?”

金太公颔首道:“是啊,毕竟他已经有了夫人,我们金家的女儿去给他侧室的话,有些丢人呢。”

咳!其实,我也不是很在意啦。

这句话都到了金玉贞的嘴边,却实在是……嗯,确实有点“难以启齿”。

金太公想着,杨沅如今才二十多岁,就是大宋权臣,智计无双,可谓前途无量。

如果与他结缘,有他的帮助,金家真有可能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与金家的辉煌未来相比,送个孙女给他做侧室又有什么。

金太公拿定了主意,便道:“但是,他是大宋的状元,不是凡人。

所以,你觉得,把你妹妹泰熙嫁给他怎么样?”

“啊?什么?泰熙!”

金玉贞顿时一呆。

金太公微笑道:“是啊,如果是泰熙的话,杨学士会喜欢她吧?”

金玉贞心里有点酸溜溜的,马上说道:“泰熙才十二岁,也太小了吧?”

金太公不以为然地道:“十二岁还小吗?”

高丽人的成亲年龄,比大宋这边早的多。

各个朝代的婚姻政策都是不同的。

比如在汉代,它是规定一个上限,女子十五岁之前必须成亲。

年满十五岁还不出嫁,朝廷就要向这户人家罚收五倍的税赋。

大宋国则是规定一个下限。男子年满十五,女子年满十三,就可以成亲,此前不可以。

而高丽国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就算是高丽王室,也是很小就会成婚。

高丽恭惠王后成亲时十一岁,贞熹王后成亲时九岁,贞显王后成亲时十二岁,你要是看他们的婚礼现场,就像是在看小孩子过家家。

不过该国国情如此,倒真是可以嫁了。

金玉贞慌了,偷了盈歌的男人,她就很亏心了。

如果杨沅变成妹夫……

要死!

金玉贞赶紧劝阻道:“祖父大人,这件事请千万不要对杨学士提起。

杨学士的正室妻子还没过门儿呢,而且他的正室妻子是被大宋皇帝册封过命妇的。

在她成亲之前,杨学士不好公开迎娶侧室。况且依照大宋的律法,泰熙妹妹也还不到出嫁的年龄呢。”

“这样啊……”

金太公遗憾地叹了口气。

当他意识到杨沅隐隐透露的事情不无成功的可能时,心里就开始患得患失起来。

这种事情,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杨沅能够给金家的帮助实在是太多了。

他能让完颜驴蹄那样一条丧家犬,摇身一变做了皇帝。那么,金家又为何不能成为杨学士手中的第二个奇迹?

一旦有了这个念头,他就急切地想要和杨沅建立一种轻易无法断裂的关系,以期得到这位大宋的智者和权臣的支持。

可是玉贞说的也在理,如果弄巧成拙那就不美了。

金老太公叹了口气,道:“那么,此事就暂且不提了。

玉贞呐,杨学士对我们金家,非常非常重要。

你有助杨学士离开北国的功劳,借着这层关系,你一定要和杨学士保持密切联系。”

“祖父大人放心,我会的!”

金玉贞眉眼含笑地答应下来。

这个任务,对她来说可是求之不得,以后可以奉命偷汉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