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临安不夜侯 > 第591章 事发矣

第591章 事发矣 (第2/2页)

杨沅便道:“重生以后啊……,重生以后的事,咱们明天再说。你现在乏了,推拿一番,先睡一觉。”

“姑父,我还想听。”

“二哥,我也想听。”帷幔后面,鹿溪也入坑了。

杨沅道:“想听就等明天啊,因为顾晚重生之后,如何一步步复仇,揭穿假千金的险恶嘴脸,让她的父母家人痛悔不已的故事还很长很长,讲个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慢慢来。”

“哦,那姑父明天一定要讲给人家听。”

“好好好,一定讲给你听。”

洛承安这边又指点了几句,里边两个医女便为小公主起了针,开始轻柔地推拿身体。

赵宁儿体质太虚弱了,之前紧张挣扎就耗尽了体力,听杨沅讲故事又讲的几乎血管爆掉。

这气愤对她这种常年气虚体弱的人来说,倒是活络了血脉,但身体也更累了。

这时被两个医女一番推拿,眼皮就张不开了。

她迷迷瞪瞪的,犹自呢喃道:“姑父,不应该这样啊。就算宠爱养女,哪有亲生女儿一回来就这样虐待的?

假千金还没陷害她时,亲爹娘就已经让她住柴房了啊,首富之家,有必要这么欺负她么?这得是死仇之女才合理吧?想不通……”

杨沅笑道:“这种故事不需要脑子的,伱把脑子丢了,再听就会很好听了。”

“哦,不要脑子,不要脑子……”

赵宁儿昵喃着,终于脑袋一歪,沉沉睡去。

……

刘以观带着那名指认王二少的店小二赶到龙山市,此时已经是下午。

刘以观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立即带人围了王家。

如此浩大的声势,去的又是龙山市上最富有的王家,登时引起了整个龙山市的注意。

许多商贾百姓,都赶来看热闹。

王老太爷闻讯慌忙迎了出来,打躬作揖地道:“官人是临安府刘通判?犬子烨然,也是在临安府当差的,还请官人赏个薄面,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老朽是生意人,搞出偌大的阵仗,可就影响了生意……”

刘以观微微一愣,道:“王主事是你的儿子?”

“正是正是,王烨然乃是老朽的长子。”

刘以观双眼一眯,心中警铃大作。

听说这王家是龙山首富,别是他们这财,就是用了这样手段骗来的吧?

他那儿子,在府衙做官,正好做了他的掩护?

等等……

王烨然……

似乎是杨沅到临安府做通判时带来的人啊!

刘以观心思电转,脸上的法令纹便抿的更深了,宛如两道沟壑。

“原来如此,王员外,令郎是本官同僚,照理说,如果是小小麻烦,本官不该不予关照。

只是此案重大,别说令郎只是我临安府一主事,就算他是六部中一郎中,今天,也得跟刘某走。”

王员外听的脸色发白,颤声道:“刘通判,我们王家究竟犯了什么事儿啊?”

刘以观扫了眼四下围观的百姓,沉声道:“事关重大,在此张扬不得,叫你二儿子王烨凡出来。”

王员外惊道:“是我家老二犯了事?这个混账东西,他又惹了什么祸事了,快,快叫他来。”

王二少昨儿回来的晚,此刻才刚起没多久,穿着小衣,漱洗才一半,含着一口青盐拎着牙刷子就被人带了来。

刘以观把脸色一沉,喝道:“驱散围观百姓,封了王家宅邸,彻查府中一切,王员外父子全部带往临安府听候问讯!”

刘以观带着大队人马匆匆赶到龙山市,围了王府之后,消息便龙卷风般迅速传开了。

龙山市“寄付兑便钱会子处”里,一个来换兑的客人绘声绘色地对掌柜的讲了一番他的所见所闻。

待他一出去,那掌柜的便换了脸色,沉声道:“关门,打烊!”

店里伙计立即挂起打烊的牌子,上了门板,室内马上暗了下来。

几名伙计和账房都赶到了掌柜的身边。

掌柜的冷声道:“临安府偌大的阵仗,还能因为什么?必是咱们兑给王员外的会子,被人看出了真假。”

一个账房道:“未必是因为这个原因吧?那王员外不是要月底发薪吗?一个人领到的薪水能有多少?

拿去花用的话,即便收了会子的人很快就去兑现,应该也是混在他所收的其他会子、交子之中,怎么可能记得假的会子是何人付给他的,官府怎么能那么准确找到王家?”

掌柜的摇摇头道:“谨慎为上,咱们的会子,还有多少?”

另一个账房道:“还有十二万贯有余,再给咱们小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全兑出去。”

掌柜的咬咬牙道:“那些会子,慢慢再想办法花出去吧,大家取了财物便分头离开,先各寻去处蛰伏。

十五天后,我会在香积寺东墙外留下记号,你们再循记号与我汇合。”

“会子处”里,立即一阵的鸡飞狗跳。

很快,他们挑箱笼的、背包裹的,一个个从侧门儿出去,便匆匆汇入了龙山市上拥挤的人群。

……

汤府里,汤思退、言甚,还有兵部侍郎张舒宁,坐在汤思退的小书房里,正在吃茶聊天。

在翠玉楼时,惊闻晋王调兵出京,汤思退急忙离开,欲求证缘由,因此让杨沅一行人占了上风。

别看这只是一件小事,双方甚至没有明显的争锋斗气的举动,但是每一个人对它的解读不同。

有些人就是把这件事看成了新臣与老臣的一场交锋,而且新臣赢了,这让汤思退颇感郁闷。

汤思退叹息道:“先帝在时,君相互谐,君臣相契,我大宋朝堂一团和气。

如今官家,年轻气盛,纵容了这些投机钻营,一味迎合上意的佞臣,搞得庙堂乌烟瘴气,长此下去,如何是好啊……”

兵部侍郎张舒宁劝说道:“汤相公不必忧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似那般人物,不懂‘藏锋’之道,不晓得隐智省身、慎言节情,今日有多风光,来日便会遭受多少反噬!”

言甚目光微闪,也微笑道:“张侍郎所言甚是,纵观古今中外,似此等人物,有几人能得善终呢?

贤弟,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汤思退得他二人相劝,心气儿稍平,点点头,又叹息道:“汤某何尝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是蒙官家信任,身居宰执,汤某岂能独善其身便心安理得,坐视社稷被此等得意忘形之小人糟蹋。”

说完,汤思退又扼腕叹息不已。

正此时,府中老管家匆匆而入,走到汤思退身边,附耳窃窃私语了几句。

汤思退眉头一挑,起身对言甚和张舒宁道:“两位且坐,我去去就来。”

汤思退出了小书房,来到前厅中堂。

刘以观正端坐喝茶,一见他来,立即起身,拱手道:“汤相公。”

汤思退摆摆手道:“你我之间,何须客套,可是有什么紧要之事?”

两人是同年,只不过刘以观是三甲进士,官运也不及汤思退亨通。

但二人私交甚笃,只是从不张扬罢了。

偶尔会面,两人都是西湖泛舟,刘以观从不到汤府来。

所以他今日主动出门,汤思退便知道必有非常紧急之事,因此才撇下客人,马上接见。

刘以观肃容道:“汤相公,近来泛滥于市面上的假会子,怕是寻到了源头了。”

汤思退闻言大喜,道:“此案破了?是何人造假?”

刘以观道:“临安府中,正由府衙推官和司法参军对相关人等开始问讯调查,下官之所以匆忙面谒相公,是因为……

就现在已知的情况,假会子的源头在龙山市上富贾王家,而这王市户……”

“王市户怎样?”

“这王市户,实则是为杨沅所用的人。杨沅大量生意,不便自己出面,都是由这个王市户替他在前面张罗。所以……”

汤思退的眼睛立即如鹰一般锐利起来。

“那又如何?如今流入市面的假会子,怕不有百万贯了?此等大案,不管涉及到谁,都必须一查到底!”

汤思退急急踱了几步,道:“你放心去查,汤某马上让大理寺和皇城司直接介入此案,辅助你们进行调查!”

汤思退冷笑道:“汤某倒要看看,有谁敢循私枉法、官官相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