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砀山大会战 (第2/2页)
预计五军营会先他一步抵达砀山,朱大典连忙派出几波精锐骑兵探马。
一波前往归德方向再探军情,一波给五军营将领发去数封书信。
李本深率领五军营于六月初三抵达砀山,他们刚到砀山就接到了朱大典的书信。
朱大典信中预判了多铎久攻归德不下,极有可能会围点打援,让五军营在砀山布防。
并且信中极力明建奴出身东北,且身披棉甲作战,极不耐炎热。
如果有条件,让五军营最好能顶着太阳和建奴作战。
李本深一众将领正登上燕喜台,这里是诗仙李白饮酒赋诗的地方。
传闻李白的《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就是站在燕喜台上写的。
李本深一帮大老粗登上燕喜台,当然不是来瞻仰和缅怀诗仙风采的。
他们登上燕喜台是为了方便观察地形,选择大军驻扎营地的。
最后选择在蟠龙集,蟠龙集是有名的古镇,素影南金陵、北蟠龙”之。
不过蟠龙集地处黄河古道,数次被洪水冲没了,失去了往日风采。
黄河古道流经砀山数百年,砀山人们为防洪,在蟠龙集一带修堤了许多坚固的堤坝。
五军营将士接到军令,开始热火朝的开始构筑工事。
气实在是炎热,将士们个个从布兜里拿出酥梨解渴。
吃梨最能解渴,梨有很多的水分,且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所以梨在这炎热作用比水还管用。
口干舌燥的时候如果能够吃一个梨马上就可以改善。
五军营行军路上碰上的那个大梨园,几乎一点都没放过,每人摘了一大袋梨。
杨承祖这时大声道:“快让兄弟们渴了先喝水,别吃梨了,把剩下的酥梨都留着。”
郭虎正咔嚓一声咬了一口梨,“老杨,这热死个饶,梨不吃了,咱还留着呢?”
杨承祖解释道:“正因为梨能生津止渴,解乏去燥,才留着和建奴作战时吃。”
李本深等人觉得杨承祖的好有道理,于是下令五军营将士把剩余的梨留着。
第二日一大早,五军营探马飞奔而来。
“报,十五里外出现鞑子游骑,和咱们兄弟交上手了。”
“快鸣警锣,把所有斥候队都洒出去,再探!”
五军营的警锣就挂在燕喜台,一阵阵刺耳的锣声从燕喜台传开。
“兄弟们!建奴鞑子来了,快布防!”
“记得把水囊里的水灌满喽!”
整个五军营都沸腾起来。
一辆辆厢车、偏厢车被拉出来。
一排排拒马摆在阵前。
一门门大火炮被抬出来架好。
军官们大声呼喝,开始战前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