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以彼之道,还施己身 (第2/2页)
宁完我见瓜尔佳刚林软了,吓得半死,对瓜尔佳刚林说道,“正使大人,你万万不可丢下奴才一人在此。”
瓜尔佳刚林咬着牙说道:“我先回去和摄政王说明这边的情况,再想办法救你回来。”
这是现在瓜尔佳刚林的真实想法,这次来谈判,原本还想着敲点好处,没想到见到的这些南明官员,一个比一个无礼。
所以瓜尔佳刚林得想办法尽快回北方顺天府,将这一切告诉给摄政王多尔衮,至于和锦衣卫拼命,那是白白送命。
南明太硬了,不好谈啊。
~~~
朱由崧听说宁完我是清廷副使时,就想把这个最早投靠满清的汉奸留下,然后干掉。
锦衣卫从叛贼张国俊口中审问出,秦淮河一个叫“弄玉号”的画舫船,上面的两名青楼女子可能是清廷奸细。
而那两个青楼女子,很快就被锦衣卫查出,已经藏在清廷使者团队中,准备随宁完我返回北直隶。
锦衣卫便以抓叛贼的借口,将宁完我一起留下。
至于清廷开出来的那些议和条件,狮子大开口,谈都别谈。
关于议和,想要双方都达成一个满意的条件,这就是看谁更有耐心了。
现在是马上秋收完了,有税收入库,又能抄家捞一笔钱财,打一场局部战争,还是绰绰有余的。
朱由崧已经让刘肇基准备武力收复山东,有刘文秀和凌駉的帮助,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他就要看看,到底是多尔衮先撑不住,还是他撑不住。
现在科举在即,朱由崧可多留心关注,等结果出来再选拨人做官。
科举考试,是一套非常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后世用人选才,也还是在这一套的框架下运行。
尽管大明沿袭了近三百年,形成了阶级固化,科举已经开始存在了一定的知识垄断。
这玩意是很难避免的,就是后世,时间久了,普通人也变将得越来越难出头。
但科举考试还是寒门学子们翻身的唯一途径,也是打破社会阶级的唯一通道。
因为科举的优胜劣汰,存在相对的公平性。
等这次科举完,朱由崧打算在教育方面也开始做一些相对的变革,设立学校,八股文这东西要调整。
当然教育这东西,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是什么几年就能出结果的。
所以现在科举考试,朱由崧是没办法去改变的,他对八股文又不太懂。
八股文主要考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四书五经是整个大明的普通书籍。
如果改动八股文考试,那些一直学四书五经的寒门读书人怎么办,岂不就直接断了他们参加科举的路。
所以现在科举考八股文是不能随便动的,得将教育系统发展起来,比如教学材料印刷出来,等朝廷做了充足的准备,再去改变八股文的科举考试。
现在的八股文科举朱由崧一知半解,就让专业的人去做,自己就不去过多干涉过程了,他只等结果,再殿试时,看看有没有机会弄到一些合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