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崇祯历书 (第2/2页)
钦天监对“上天”拥有唯一解释权,比如说日食与月食。
古人相信“太阳”象征着“君”,一旦太阳出现变异,意味着皇帝可能有大的过失,则可能导致朝廷动乱,百姓不宁。
比如出现日食的现象,称之为“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是有人谋逆之相。
洪武十三年,大明皇宫谨身殿遭受雷击,钦天监解释与朱元璋诛除胡惟庸等党人一事相联系,称杀戮太多,惹上天震怒。
朱元璋如此猛的一个人都怕了,立刻下诏表示“朕思愚昧,乃得罪于人神,从今修省。”
这个时代的钦天监,是可以左右皇帝思想观念的。
古代的钦天监出了很多牛人,如西汉的司马迁、唐朝的李淳风、宋朝沈括等等。
现在汤若望虽然把《崇祯历书》献给自己。
但朱由崧心里对汤若望还是存有防备的,他绝对不会像满清那样,让汤若望担任钦天监监正。
很多人对这套崇祯历书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朱由崧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套崇祯历书的价值太大了,后世的农历基本上就是参照这套书制定出来的。
也就是这套崇祯历书,把后面几百年的历法都推算出来了,你说牛不牛逼吧。
这套书在后世,如此发达的年代,正版一整套都还得卖几千块钱,你就说这玩意珍不珍贵吧。
崇祯历书是崇祯二年至崇祯七年,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耗费五年多时间编写推算出来的。
编写这套崇祯历书期间还聘用了大量西方传教士,耶稣会的龙华民、罗雅谷、邓玉函等。
既有天文学理论与天文表,又有基本的三角学与测量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天文仪器知识,全面涵盖了日月五星,和恒星运动的观测、数学处理与具体计算。
崇祯历法堪称是中国天文学史和西方科学东传史上的一座空前的里程碑。
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后者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
历法一般都是每隔一段时间了就要有专业的人才重新制定和修订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不仅仿效前代禁止民间学习和传授天文,更将其禁令扩展到整个天文学领域,尤其是禁止私习历法。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天文方面人才的匮乏。
到了十五世纪末,大明的历法常常与天象不合,禁令不得不稍有松动。
要知道如果历法和天象不符,影响是非常大的,整个社会都会乱套。
比如原本根据历法该是到了播种的季节,结果季节和气象不符,播下去的农作物种子不发芽,烂掉了,这不就是完犊子了。
如果历法出现偏差,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朱由崧暗暗沉思起来,他在考虑汤若望为什么没有把这套崇祯历书献给满清,而是不远数千里献给自己。
这个汤若望到底想要什么?
传教?
还是发现了大明典籍里的东西?
这种传教士可以用,但是也要加强防备。
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强大,其实这种西方教义有很大的蛊惑性。
明末很多大儒都受到了天主教的影响,像是有名的科学家,和徐光启并称“南徐北王的“一代大师王徵,因为受西方教义的影响,选择自杀。
西方的君主都受教会的控制,要有教会的加冕才具有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