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革新就是重定秩序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因此他们不遗余力的压榨穷人,聚敛财富,以求将这种发达保持永久,福荫子孙。
在他们眼中,所谓的天下,不过是他们鼻子尖上,那一点点的金钱和地位。
从而上行而下效。
穷者见达者,做成如此不光彩的榜样。
为求发达,就会另辟蹊径。
于是农弃其耕田而不做,或进城流浪,或落草为寇。
工弃其器而不用,或聚赌成瘾,或狂饮作乐。
商弃其贸易而不做,或巴结权贵,或放贷渔利。
学弃功课而不专,或投机取巧,或攀龙附龙。
尽管文人们口口声声地说着那一套圣贤道德,不过修炼成了一个伪君子而已。
其实,圣人古训本来无错,只是大明当今读书人是否应该扪心自问一下。
穷时,他们心忧天下了吗
而那些达的达者,是否应该修缮自心,诚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
所以,改制革新的路还很长。
~~~
陈明遇陛见后,抓捕的那批不法官员,意味着很多都可以定罪了,接下来又是要一阵人头滚滚。
南直隶这一阵子,各地方的巡检司,基本都换上了神机营的人。
也就是地方武装都被神机营控制,现在阮大铖并不担心地方还有人敢作乱。
已经作乱的不是被神机营砍了,就是被抓了,还牵连出一窝。
阮大铖一通萝卜加大棒,给出高额奖赏,允许民众和官员相互揭发,效果非常好。
不听话配合清查土地的官员,基本都被钦差阮大铖撸了个遍。
崇祯年间复社操纵科举,和那一桩桩科举舞,被通政司报务局的报纸快递刊登了出来。
一时间,天下哗然,民间传得甚嚣尘上,甚至越传越邪乎。
现在有人看到走在大街上有功名的读书人,总觉得他们和现在朝中那群官老爷一样,个个看起来都像是通过科举舞得来的。
要说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花月春江十六楼。
十六楼始建于洪武年间。
南京成为明帝国首都伊始,由于多年战乱,市场萧条,明太祖朱元璋亲自规划,着手恢复南京的酒楼,鼓励酒肆的多样化经营。
除了南京城西的多处酒肆外,朱元璋又在江东门外和秦淮河两岸建了很多酒楼。
花月春江十六楼分别是:南市、北市、江东、鹤鸣、醉仙、集贤、乐民、轻烟、翠柳、梅妍、淡粉、讴歌、鼓腹、来宾、重译和叫佛。
最开始这些都是官办酒楼,除了来宾、重译是专门招待外国使节,其余广接四方来客,迎君臣贵戚、官僚文人以供消遣享乐。
后来永乐帝迁都,这些酒楼全都落入贵勋们的手中,成为他们的私产。
随着大批勋贵们倒下,如今春江秋月十六楼全归属于皇家商行。
醉仙楼,这里如同往日一样宾客满座。
弹唱婉转、丝弦袅袅,与那推杯换盏玲珑器皿相碰之声混杂一处,令人目眩而神思恍恍不知身在何处。
此时随着一个说书先生说完,醉仙楼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显得俞发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