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九死一生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夜间,风雨大作,暴雨倾盆,平地积水二尺。
朱棣枕戈待旦,无法入眠。
在战场上拼杀多年,见惯流血牺牲,上一秒还对你呲牙咧嘴笑的年轻鲜活生命,下一秒便倒在血泊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每一战都可能是最后一战,生死难料,他不敢掉以轻心。
睡不着,便坐起身,全副盔甲,静待大战来临。
燕兵的优势在于骑兵,武定侯郭英在阵前布置了大量火器,专门对付骑兵的冲击。
朱棣发觉郭英阵前空虚,像往常那样指挥骑兵猛冲过去。
冲至阵前,突然散弹呼啸而起,轰鸣阵阵,火光冲天。
大批燕骑精锐中弹,朱棣损失惨重。
双方缠斗倒深夜,直至敌我难辨方停。
在激烈的搏杀中,朱棣不知不觉脱离主力,身边只剩三名随从。
夜色茫茫,伸手不见五指,他们迷了路,辨不清方向。
朱棣翻身下马,趴到河边,聆听河水流动,辨别水流方向,摸黑赶回营地。
第二天还得接着打,虽然筋疲力竭,但他顾不上休息,连夜召集诸将,部署明日的作战计划,迎接更为惨烈的厮杀。
瞿能父子和平安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攻打北平时,要不是被李景隆的瞎指挥所害,差点儿击破彰义门。
这一战,他们的攻势依旧凶猛,尤其是猛将平安,先后砍伤燕军大将陈亨、徐忠。
形势危急,朱棣立马于高处,高声鼓舞士气,令丘福冲击敌军中坚,未能奏效,又将身边数千精锐猛攻其左掖。
朱棣俯瞰战场,指挥作战,身边仅剩少数随从,突然,后方尘土飞扬,大队人马偷袭。
强敌来袭,朱棣带着左右将士拼力抵抗,但终因兵力悬殊,只得且战且退。
敌兵越聚越多,心腹建议:“敌众我寡,难与之相持,请退就大军,合力抵御。”
与主力退到一处,必将腹背受敌,前后夹攻之下,形势更为不利。
退无可退,朱棣虽已力不能支,却仍带兵返身冲阵。
敌阵箭矢密集射出,如暴雨般落下,朱棣的坐骑被射中,换马再战,又被射中,再换,直砍到利剑钝卷,却仍不见敌人减少。
一波又一波地敌军,如潮水般涌来,令人心生绝望。
朱棣和护卫骑兵被逼至一处河堤,再无退路。
眼看即将陷入绝境,朱棣急中生智,骑马到河堤上,扬起鞭子向后边打招呼,就好像在调集伏兵。
追兵见状,迟疑未决,没敢轻进。
事有凑巧,值此最危急的时刻,朱高煦从天而降,赶来救援,追兵更加确信堤后有伏兵,只得撤退。
有惊无险,侥幸逃过一劫。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朱棣能最终获胜,是拿命拼出来的。
建文帝自以为掌握着对藩王的生杀大权,他永远不懂将士在战场上经历了怎样的九死一生。
他永远不知,对于那些底层的将士而言,生存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朱高爔每次读到这段历史,都忍不住感慨,幸亏当年朱棣靖难成功,要不然,以建文帝那样孱弱的战斗力,不知将大明拖入怎样的险境,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深受其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