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隋崩,我为天下定规矩 > 第三十九章:扫地为兵

第三十九章:扫地为兵 (第2/2页)

“想要出去,你第一需要的是‘证明’,证明你不会轻易逃走,让我、让李家蒙受损失。我想,草原上对待奴隶会比这严苛得多吧?”

萧宝珠张了张嘴巴。

李昭继续道:“第二,你也要想清楚。你自己要走的话,能去哪里?这蓟县城内还算安全,可是城外就不同了,而今山贼匪盗时有出没,前些日子那赵家被杀了满门。你若孤身一人上路……你猜猜看,你的伪装会不会起作用?”

try{ggauto();} catch(ex){}

萧宝珠骇了一跳,下意识便去摸鼻尖上的“黑痘”,动作了好一会儿才醒悟过来极为尴尬的看向李昭。好在李昭并没打算取笑她。

李昭认真道:“说实话,我既不关心你的生平背景,也不垂涎你的年轻美貌……更何况我都还没看见。

“如我刚刚所说,想清楚的话,你自可决定是不是要逃走,而想出去的话,你得取信于管家。两件事就这么简单。但若你选择留下,待在这一天,你也就安全一天。”

说罢,李昭不再理会萧宝珠,只是张开了手臂。萧宝珠愣了愣,随即小跑过来,替李昭卸甲。动作时她会有些恍惚,眼前的家伙真的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么?怎么感觉比自己阿耶还有主意?

而看着旁边这位身高腿长的侍女,李昭也不由得感慨:古代的腐朽生活自也有它的魅力在,虽然科技水准低下,可在使唤人这个领域确实是高水准……

翌日,李昭、李世谟顶盔掼甲各带着兵刃,骑马离了李宅。李景只派了两名亲兵跟从。

他今日还要入宫觐见,自不会去城外军营。城外的右武卫兵士由他的另一位旧部——左光禄大夫裴仁基暂管,其人年长持重,李景放心的很。

与李昭两人相类的,蓟县城中不少将门子弟也都在今日离城前往大营应卯。数十个细小的队伍奔驰在出城的路上,仿佛溪水在汇入江湖……

此时,临朔宫北,隋军营盘。

这巨大的“江湖”已连绵不止五十里!数十万兵士在其中进进出出、呼喊操练,显得蔚为壮观。

而它竟还在持续不断的扩张着,仿佛一头正在苏醒的巨兽。若从更高处俯瞰,整个神州大地上无数支队伍正在向它聚拢。

关东、山东、江南、关中、河东、河西……年轻的府兵和临时被征发为兵士的丁壮们踏着草鞋,扛着长矛,几乎填满了官道。

这还没算那些需要继续运输军粮、草料的民夫们。

天下四方往来穿梭、奔驰如流,华夏大地就像是被一把巨大的笤帚扫了一下,那些被扫来涿郡的便是那庞大营盘中的兵!

临朔宫高高的北宫墙上,杨广看着那壮阔巨大的营盘心满意足。若说这些兵都是扫地而来,那执扫帚的便是他且只能是他这位天子!

他即将聚齐的大军将会是一支亘古未有的强大力量!

秦皇比不得、汉武也比不得,这是只有站在璀璨盛世的顶点,且英明神武如他杨广的圣君才配享有的力量!

“煌煌天兵若此,何国不可破?何地不可拓!?”

面向着庞大、壮阔的营盘,杨广不由自主的张开了双臂,语调豪迈地问出了声音。

站在他身后的是殿内省少监李渊、内史令元寿以及身份有些别扭的合水县令庾质。

皇帝刚刚的问话自是要有所回应,李渊作为近臣和国公显然要最先回话。但是,如何向皇帝回应可是一门技术活。

既不能让皇帝落了面子,也不能拍马屁拍得太过直白粗糙,关键是说出的话里还得有属于自己的见解,不能只是单纯的成为“应声虫”,如此这般方才能为皇帝提供情绪价值。

李渊斟酌片刻,朗声道:“陛下千古明君!大隋国力已是空前,西灭吐谷浑、北服突厥、南夷宾服,四海仰望!

“此等军势别说区区高丽,便是北线诸国联手来攻亦不是大隋的对手!陛下当率军长驱直入,破辽东、拔平壤!这高丽小国指日可破!”

李渊说罢便安静等在一旁,等待其他人开口。在他想来皇帝对他这番话不会太满意,但也不至于过分挑剔。

李渊知道他这番话其实并不高明,马屁味有些过重了,显得他有些笨拙。

可是,作为皇亲国戚、皇帝近臣,偶尔笨拙一点并非是坏事。若是处处表现的聪明过头,反倒可能落个薛道衡的下场。

然而,李渊的猜测有了些出入。

杨广转过身,冷冷瞥了李渊一眼,哼道:“叔德公嘴上说的好听,可惜啊,为国之心还是差了点……”

李渊只觉得头皮发麻,一股凉意瞬间自脊梁骨直冲头顶。

皇帝是什么意思?自己难道做错了什么?他为何要这般说?

李渊登时顾不得思考,连忙跪倒在地,惶恐道:“臣不敢!”

“不敢?呵……”杨广淡然扫了他一眼,却是没有解释什么,任由李渊继续跪着。

内史令元寿今年已六十有三,前些日子随着龙舟颠簸染了病,一直不好下床,但今日却好了些故而随伴帝侧。

他看了眼惶恐不已的李渊,却没有就着他的话题发挥什么,而是对杨广谏言道:“陛下,军威既重,便当更重谋略。高丽小国螳臂当车而已,不值一哂。

“可大军征讨,必有死伤,故而孙子曰‘上兵伐谋’,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杨广表情舒缓了不少,点头道:“长寿公老成谋国啊,可展开说说……”

元寿咳了咳,声音依旧有些破败,但他强忍住后清了清嗓子:“陛下,前次去榆林时,臣便谏言‘昔日汉武出关,旌旗千里。御营之外可分为二十四军,日别遣一军发,相去三十里,旗帜相望,钲鼓相闻,首尾相属,千里不绝,此亦出师之盛者也。’”

“呵,当时周法尚将军对此并不认可,担心被敌所趁,仍谏言‘结为方陈,四面外拒’之策。可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而今陛下大军已远胜前番,而高丽小国久处东地,未遇强敌,正是大隋耀武扬威之时机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自当求变!

“那高丽小国岂敢当突厥?吐谷浑?见此军威,沿途城镇村落自然望风而降!大军不战可定辽东矣……”

杨广闻言微微颔首,虽没有表态但显然有所意动。

而李渊跪在地上则颇有些郁闷。他直觉元寿这番话有不少漏洞。

既然高丽小国未遇强敌,那直接破之便是,何必聚集百万之众来耀武扬威?自己那番话虽然粗陋,可也是知兵之言,那皇帝为何如此对待自己?

终于,杨广抬起头,看向了三人中官职最低的庾质。而李渊也在一边回忆着庾质的生平,一边期待着看他能说出怎样的话来。

这位庾质在当朝可是位名人。他乃是史官世家,博学多才。

大业初年便被授予授太史令之职,其子庾俭更成为了齐王属官,而当时齐王险些要被立嗣。仕途顺遂、不外如此。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当齐王被皇帝猜忌时,庾俭这齐王属官的身份便成了庾质的错处。他现在的“合水令”便是皇帝盛怒之下的处罚。

如今齐王已然恩遇日薄,不可能再为皇嗣,皇帝也才终于对这位“合水令”放下了戒心,这才将其征召至临朔宫随驾。

他会如何看待这一战呢?

庾质很是平静的答道:“唐国公、元大夫所言皆是有理,高丽……小国尔,大军伐之可克。只是……”

“嗯?”杨广看着他问道:“只是如何?”

“只是,不愿陛下亲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