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殿头童贯 (第2/2页)
不多时,黄经臣就进来禀报道:“殿下,奴婢有一好友,文武双全,奴婢想将他引入府中。”
try{ggauto();} catch(ex){}
赵宇很随意地说:“你将他带来,本王看看。”
黄经臣没动,而是主动说出:“奴婢这朋友乃已故李帅义子,曾随李帅在西北大败夏军……”
“已故李帅?大败夏军?”
反应了一下,赵宇才意识到,黄经臣说的是,在宋神宗时期活跃于西北边境。与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戏称之“三奇副使”的王韶一同收复河州。又击降吐蕃首领瞎木征,并攻克兰州。主持秦凤路及熙河路军事。曾被任命为西北五路统帅,掌有节制诸路之重权的大宦官、大宋重要将领李宪。
“李宪的义子……那不就是童贯吗?!”
赵宇一下子就猜到了,黄经臣是想把六贼之一的童贯引荐给自己!
在《水浒传》中,童贯是个无能的草包形象,他率领几十万大军征讨水泊梁山,结果中了梁山好汉的埋伏,被打得丢盔卸甲,只身逃回京师。
不过这只是杜撰的小说。
历史上真实的童贯并不是这样的。
历史上的童贯,率军攻打过吐蕃,攻打过西夏,战功显赫,为大宋王朝收复了广袤的疆土,缓解了大宋王朝西北边境的军事压力,威震西北,但并没有攻打过水泊梁山。
童贯镇压的农民起义是大宋王朝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
这些都是童贯怎么都抹不去的功绩。
不过另一方面,童贯与蔡京相互勾结,在朝中排除异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严重扰乱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而且,在与辽国的战争中,童贯作为宋军统帅表现不佳,先是在攻辽时失败,不得不乞求金军援助代取燕京,后在金军攻宋时,他在太原闻讯后逃回汴梁城,并随赵佶南逃,致使金军长驱直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还有,童贯虽然成功平定了方腊起义,但他在镇压方腊起义的过程中手段残忍,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另外,童贯这个人,不择手段搜刮奇珍异宝,以供赵佶挥霍享乐,靠此获得大权;又喜欢用钱财笼络手下将士,让他们听其命令行事。
值得一提的是,童贯还是历史上第三个被封王的宦官。
总之,历史上的童贯,权倾一时,掌控军权,在北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这样的童贯,纵然不是最顶级的人才,也肯定比一般人好用,对于现在一穷二白的赵宇来说,肯定是多多益善。
只不过,赵宇有些纳闷,童贯为什么愿意来投自己这个闲散王爷?他不应该是一个极有抱负的人吗?
经过黄经臣的介绍,赵宇才搞清楚。
原来,高滔滔临朝时期,以高滔滔、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全面否定了王安石的改革。
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将宋神宗时期赵顼君臣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疆土全都还给了西夏,还清算了当时的一众功臣。
而李宪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弹劾“贪功图名”、“罔上害民,贻患国家”,被他们一贬再贬,最后郁郁而终。
童贯因被李宪连累,被降成了一个小小的殿头,主要任务是,去陕西地区传旨,总之是不受重用,前途黯然。
经过黄经臣的解释,赵宇恍然大悟!
接着,赵宇不禁有些腻味:“别人穿越,尽收忠臣猛将,良才美器;为啥我穿越,只能收宦官,还尽是大奸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