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王严乃王朗,玩栽赃陷害? (第2/2页)
王严之后改名王朗,也不是没可能。
如果真是这样——
try{ggauto();} catch(ex){}
张遂想到之前在张昭府邸,王严劝说张昭出仕做官的时候,张昭评价陶谦的话。
张遂的心跳有些乱。
史书记载陶谦因为张昭看不起他而将张昭关起来。
张昭这些话,不就是看不起陶谦?
而这些话,听到的,只有自己这个书童和王严。
王严又让自己送东西去给府君陶谦。
而王严又给自己稻米这种在这个时期异常昂贵的东西。
张遂看向民房里面,看向那个站在不远处,刚才给自己送稻米的下人。
有没有一种可能,王严就是王朗,他不想背负背叛张昭的骂名,所以让自己这个书童背锅?
否则,张遂想不通自己一个下等人,这王严却是又自报姓名,又送东西的理由!
怎么办?
过了片刻,王严才拿出一个小小的包裹,让张遂交给府君陶谦。
张遂一边赶过去,一边思索对策。
他甚至察觉,之前给自己稻米的那个下人,竟然远远地跟着。
每次张遂回头,那个下人都躲避。
但是,很显然,对方不专业,经常躲避的时候露出了马脚。
综合种种迹象,张遂确定了王严应该就是王朗,而且想要背叛张昭,然后甩锅自己了!
这点,和历史不同。
看来,由于自己的出现,蝴蝶效应已经开始出现了。
那不给王严送东西给陶谦?
明显不可能。
自己以什么理由不去送?
自己刚刚成为张昭的书童,地位低下。
如果不送,王严弄死自己,也没有人介怀。
张昭更不可能替自己出头。
贸然向张昭举报王严背叛他,也不行。
于张昭而言,自己一个刚刚加入的书童,怎么比得上他的好朋友?
说不定,他还会找王严对话。
结果就是:王严随便的辩解,就让张昭相信,从而他们一起轻而易举弄死自己。自己一腔好心,最终成了驴肝肺。
最终,张遂做了决定:东西必须送。
一来麻痹王严。
二来,给自己争取短暂的时间。
哪怕王严真要举报张昭,陶谦真要抓张昭,但是,肯定不会立即进行。
因为,如今城外全是曹操和袁绍的联军。
陶谦再愤懑,也不会在这节骨眼抓人的。
本来郯城形势就岌岌可危。
一旦抓人,还会引起城内的人动荡不安。
既然如此,肯定得忍着,等危机解除。
这点时间,张遂深呼吸了口气,足够操作了!
张遂下定决心,将王严的东西送到了陶谦府邸。
张遂回张昭府邸的时候,那下人这才没有跟上。
张昭见张遂回来,也没有太大反应,而是问道:“王先生送走了?怎么这么久才回来?”
张遂将王严送的一小袋子稻米从袖子里取出来,双手捧上,递给张昭道:“先生向我自报了姓名,给了我这些东西,让我去他家送一件东西去府君那里。路上,他的下人一直远远跟着,直到我回来。”
张遂并没有向张昭告知王严会背叛他这事。
张昭听张遂这么一说,愣了下。
张遂,一个自己刚刚收进来的书童,严兄有什么必要又自报姓名,又送稻米这种贵重礼物的?
而且,他送东西去给陶谦,需要自己这书童去送?
严兄可是陶谦手底下的治中从事,手底下的人不少!
还有,为什么派下人跟着自己这个书童?
既然跟着,那就是怕自己的书童没有将东西送到陶谦那里。
既然怕,那为什么不让他自己的人去送?
张昭皱着眉头。
他的心里开始不安起来。
然而,他不愿意相信。
王严可是自己的好友。
他不相信自己好友会对自己不利!
自己虽然不愿意出仕陶谦,可也没有做其他不利陶谦的事来。
王严又有什么能够针对自己?
想了好一会儿,张昭想不通。
不过,他看向张遂,暗暗点了点头。
这个书童,之前倒是小瞧他了。
倒是有点眼力见,不笨。
这要是换做其他人,很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么多细节。
张昭对张遂道:“做得不错,张遂。这一小袋稻米是你的了,再去找管家领几件衣服,在府邸找一间房子,把你新婚妻子带过来。以后,就跟着我。”
“好好做。”
“都是一家人。”
张遂感谢了一声,带着一小袋稻米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