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负负为正的道理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美人谋律!
这个案子,注定还要拖几个月,但却会在第三堂,就划上真正的句号。
所等的,不过是个无关紧要的结果。除了那群开荒者,基本都没有人关心。
潘家只要在第三堂时,当众说出自己是被蒙蔽的,并不知道地契是假,并且义正言辞、义愤填膺地要求官府派人到那小吏的流放地去,把人提来做证明就行了。
越是底气十足,越会赢得信任。大家都会觉得潘家是被冤枉的,被耍了。如果那出戏演得好,甚至会获得同情。
因为,主审官员“需要”相信。而围观百姓,容易轻信。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
至于如何说动那个小吏,春荼蘼不需要操心。那种搜刮民脂民膏、助纣为虐、毫无良心和廉耻的家伙,流放的苦刑无异于让他有如身处地狱。为了爬上来,他什么都肯做。
依大唐律,本着一事不二审的原则,因他已经判了流刑,再多一桩伪造官文书的罪行,不会再加重处罚。反而,他于另案中做证,算是立功。潘家凭借人脉,许以捞出他的承诺,别说只是揽罪于自身,撒个小慌而已,就算让他卖了祖宗,他也一定照办!
事后,潘家再如何让他闭嘴,或者永远闭嘴,春荼蘼更不需要操心。对死有余辜的人,她心硬如铁。不过嘛,她猜那小吏还是能苟活下去,因为才作证就死掉。潘家会被怀疑呢。
研究好如何脱罪,潘十老爷却还是没有放松心情,“只是这样一来,那大片山地不就归于英家所有了吗?非是老夫贪心,只是英潘两家角力,这时候谁也不会退缩。英家本就比我潘家底蕴深厚,若再有风水之力相助,潘家必败。既然如此,爱惜羽毛之举,也没有意义了。”说白了。那块地,潘家得不到,英家也不能。
春荼蘼垂下眼睛,掩饰情绪。她当然不能说,她的目的就是还地于民,不管是英家还是潘家,都得不到好处。但她奇怪的是。
潘十老爷外表强硬,但却是个多情种子。他宠爱的外室安夫人,本是突厥皇族的公主。虽然她的母族是布哈拉人,她们母女在皇室中存在感很低,又不受宠爱,但身份就是身份。她的祖先曾经占领汉土,韩姓大唐建立后,她的家族是头号需要消灭的敌人!
在突厥前朝溃败的时候,潘十老爷与如今坐阵长安的、身为从一品的、骠骑大将军的兄长带兵到洛阳,清扫逃到此处的突厥残余王族势力。不知是什么孽缘,潘十老爷抓到了当时还是少女的安夫人。
之后,许是一见钟情,许是阶级地位的冲突及对立中的爱情,反正两人在一起了。潘十老爷色胆包天,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藏起安夫人,改名换姓,宠爱至今。
这是春荼蘼根据安夫人身上的线索推理出来的,从潘十老爷的反应来看……她猜对了!
那些线索包括安夫人身上的王族纹身、成为潘十外室的时间、多年的躲躲闪闪、当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王室成员名录……要知道,大唐自建国之后,对前突厥王族的政策是赶尽杀绝,绝不能让他们出现在大唐领土上。但凡发现,可以先斩后奏。杀人者,不但不被处罚,还会赐银加爵。
为此,当时有很多汉人枉杀胡人,就为了邀功。于是,当时还是赵王的今上编制了一个名录,有点像后世的通缉名单。这样即防止了滥杀无辜,又让突厥王族不能潜伏,无所遁形。从这件事上,今上当时就有仁德与聪慧之名。当然,突厥人是不是这么想就不知道了。
而此事如果捅出去,伪造官文书什么的,都算不上罪过了。虽然。这不是投敌叛国,顶多算是监守自盗。虽然,今上已经把通缉名录改了,除了现在还在阿尔泰山脉闹腾的那一支的主脑及继承人,其他人都已经获得赦免。
但,人嘴两层皮,上下一碰,罪过说轻,撑死了是风流罪。可其说重了,也能说是欺君之行。若到那一步。潘家就会死人。至于死多少,只是个数目问题了。
try{ggauto();} catch(ex){}
有这样的把柄落在英家手里,潘十老爷能不怕吗?他身为一族之长,如果因为自己而让全族人陷入险境,他还有什么脸面活着?死了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好大的错处!”他忽然凉凉地笑起来,“英家为何不告发?难道是等最关键的时候,好一击而毁尽我潘家全部?”
“圣意难测。”春荼蘼早就想好怎么处理。所以对答如流,“没有十足的把握,英家不会鱼网破。扳不倒潘家,落个构陷朝臣,那可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与他们斗了许多年,您还不明白英家行事方式?再说,他们也是才知道此事不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