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文天祥的投名状 (第2/2页)
也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这一点。
毕竟浩然正气,本身就是“忠”字为先。
结果创造它的人,却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自己忠诚的君主已经逝世,如今剩下的,只是一具残躯,一位年幼的孩童,一群老弱病残而已。
就这样的情况下,还想要复国?
已经不可能了。
就算他们成功跑出去,然后坐等太平军和元庭打得你死我活之后,他们还能顺利复国么?
不可能的。
他们都已经45了。
等到赵昺成年,少说还要七年。
七年之后,他们就五十二了。
五十二岁的两位体弱多病的老人,还能坚持到复国么?
他们自己都没信心。
这一点文天祥知道。
陆秀夫也知道。
只是文天祥能够正视这件事。
而陆秀夫却始终不肯承认。
再说,就算复国了,那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能他们到时候早就死了。
文天祥的确忠诚宋庭。
但是他忠诚的理宗已经去世了。
后续的皇帝也俘得俘,死得死。
现在的赵昺……
说是皇帝,一没兵马,二没群臣。
就只是一个光杆司令而已。
什么?
何时的兵?
那是太平军。
何时当初的士兵,早就已经被打散拆分了。
哪里还能找回来?
而且赵昺的年纪太小了。
到现在为止,也才九岁。
一个九岁的孩子。
他真的能够坚持到复国?
这种梦,还是尽早醒了的好。
无兵、无人、无钱、无地。
就指望一张嘴就能够复国?
那你这个国家,它正经么?
如今,摆在文天祥和陆秀夫面前其实就两条路。
自杀殉节。
成为方默之臣。
但是现如今的赵昺才九岁。
两人怎么可能丢下赵昺不管?
但是成为方默之臣。
两人又心有不甘。
毕竟一个宋瑞,一个君实。
两人生是宋臣,亖是宋鬼。
现在问题来了。
不能死,却也不能向方默尽忠。
那两人该如何取舍?
陆秀夫成了鸵鸟,不想改变,也不想承认。
文天祥则是想要走另外一条路。
帮助方默推翻元庭的使节。
这也是尽自己作为宋臣的基本。
等到将来方默建立国家之后,如果他还活着,那就归隐田园。
为宋尽忠。
但这样做有一个前提。
投名状。
而显然,陆秀夫就是这个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