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如何进步(6.4k) (第2/2页)
这就好比,如果你去创业,你经历了5次公司破产倒闭、4次扔掉老婆孩子、13投资失败血本无归从零开始。
不说还有没有人继续跟着你,你自己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放弃,我都会认为你是个人杰。
就拿我公司星联科技举例子,如果不是我们的产品真正帮助广大用户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
更不可能还说会将产品继续升级,准备销往港府了。
举一个不那么恰当的例子,就是哪怕我现在资金链断链,或者公司要倒闭了,我相信也是会有人愿意伸出援手的。
甚至还会有不少的员工自发的给予支持,也愿意跟着我继续干下去的。
这就是现在属于我的自信。
3、长期价值胜于短期利益。
“帮人”、“付出”的方式,是和那些追求短期利益的策略完全不同的。
前者追求的是长期价值和关系的积累,后者则大概率是只关注于当下的回报。
通过帮助他人,并且不断付出,你就可以积累属于自己的人脉、声誉和能力、信用、影响力等。
这些无形资产,是可以在关键时刻,发挥出远超短期的利益回报的力量的。
继续拿刘备举例子,比如刘备虽然在很多时候,选择了帮助他人,而没有直接求回报。
但是最终,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行动和选择,让他获得了更长期的支持和声望。
并且让他一个草根出身的人,也能够在三国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他刘备也只是追求短期的利益,视野狭隘,那么我想他很快就会在那个乱世消失了,不可能还会取得后续那么大的成就。
这一点,哪怕是放在现在也是一样,如果你就是一个草根,啥也没有。
但是,你还总想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点什么,那么结果就是你什么都得不到。
我是渔民出身,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我也很感谢我父母,虽然他们在我创业初期给不到我在事业上的帮助。
但是他们给到我的起始资金,以及精神鼓励,这就已经是让我不是天崩开局了。
在那个时候,如果我不是着眼长远,只是追求短期的那点订单,和看上去好看的数据,那么我想自己也是完全走不到今天的。
这一点,我想张总你,也是深有体会的。
4、内在的驱动力。
选择使用“付出”的方式去进步,也是源于一种内在的自驱力,也就是渴望成长和提升。
这种方式,不仅仅是在期待外部的回报,也是在追求个人能力、心态和影响力的提升。
通过付出,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价值,最终使得进步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科技改变世界,但未来由我掌控。”
在那个时候,或许大家更多认为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年轻人,也可能认为这是来自大学生的痴人妄语,但这无所谓。
这就是属于我的人生目标和方向,它足够远大,或许未来没能实现,但至少证明我来过。
......
张鹏程听完,也是佩服不已,以前他也有过属于自己的梦想。
但是在他经历多了之后,最初的梦想好像也越来越遥远了,不过这不代表他不认同和赞赏现在李凡的态度和想法。
并且在他看来,李凡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去真正做到的,这和他之前见过的那些人,都不一样。
这也算是属于他的第六感了,也是他为何愿意在李凡身上下注这么多的一个原因了。
张鹏程边想边接着问:“那么在李总你看来,为什么刘备要选择帮陶谦,而不是别人呢?”
李凡说:“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3点。”
“第一,战略位置。”
“陶谦当时的徐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兵家必争之地。”
“刘备如果可以掌控徐州,那么也就有了发展势力的基础。”
“这一点对当时的刘备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点。”
“第二,情义和人脉。”
“刘备一直标榜仁义,他的行为常常和道义挂钩。”
“而陶谦年事已高,因此刘备帮他,不仅可以表现自己仁义的一面,还可以赢得士族,以及百姓的支持。”
“第三,机会成本低。”
“相比于其他势力,陶谦的军事实力较弱,反抗的可能性相对小,徐州的局面也相对更容易掌控。”
“而此时作为平原县令的刘备,势力是很弱的,帮陶谦,是一个适合积累资源的机会。”
“说得不好听一点,刘备的部落哪怕是都打光了,其实算起来也不算什么。”
“但是他却可以因此收获良多。”
“这也是那种,成事的概率很低,但是赔率超高的事情,只要不死,成功一次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风景了。”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很鼓励你们去做的事情了,这比单纯的在学校读书,还是要重要得多的。”
说到尾声,李凡也是对何信、何景、何科、丁玉、丁琳等几小只说道。
他们几人虽然暂时也不是很清楚,但是看着表哥郑重的表情,以及自己父母认同的神情,也是似懂非懂的表示自己知道了。
张鹏程看着这一幕,其实多少还是有点羡慕。
毕竟如果自己家族的人靠谱的话,就用自己人,那当然是更好的了。
不过想想自己家里那帮亲戚,就还是摇了摇头表示算了。
但也继续接着问:“那刘备为什么帮人以后不求人?”
李凡说:“我认为可能是出于三点原因:维持自己的仁义形象、长远利益的考虑、降低他人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首先拿‘维持自己的仁义形象’来说,其实人设很重要,尤其是在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候的刘备。”
“对于刘备来说,人设就是他的命,就是他的一切。”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说,刘备在那个时候,多少有点就是仁义的代表和化身。”
“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既能提升他的道德威望,也可以让他看起来更值得依靠。”
“这种不求回报的形象,也可以让他在危机时刻,更容易获得盟友的帮助。”
“其次是长远利益的考虑,帮人不求回报,虽然在短期内看来,没有显著的利益回报。”
“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仁义之举,是可以积累大量的声望和人脉的。”
“最终,也会在关键时刻,为我们带来无法估量的回报。”
“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刘备在三国动荡时期,能够最终崛起的愿意之一。”
“最后就是降低他人的敌意和戒备心理了。”
“在初期,可能他人还对刘备这种不求回报的事情,不是很能理解。”
“但是当刘备的这种人设立起来之后,这种事情做得很多了之后,就会显著的降低他人对他的戒心。”
“自然,也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直接冲突,给自己的未来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
李凡说完,喝了喝水,继续说道:“这一点,其实和我前段时间说的‘定位’和‘心智占领’的问题,有类似之处的。”
张鹏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但他也好奇,为什么李凡这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怎么懂得这么多。
李凡笑着说:“这不是创业了,手底下还有这么多人,作为领导者,这就是我最应该做的事情,不然大家伙都像是无头苍蝇,还谈何发展了。”
听完张鹏程也是竖起了大拇指,问出了他的最后一个问题:
“那如果帮人以后不求人,别人也没再强求回馈给你,于是确实没有拿到好处,算不算有效帮人?”
李凡看着张鹏程,觉得他今天这也是有备而来,这问题一环套一环的。
想了想继续说道:“这里的是否有效,我认为首先是取决于你这个施者,也就是主动施加帮助的人,到底是怎么定义‘有效’的。”
“如果从短期的物质回报角度来说,很多人如果看到没有明显的好处,的确就会直接了当的认为是无效的。”
“但是如果你的目的不仅仅是物质回报,或者不仅仅是为了短期的、眼下的那么一点物质回报。”
“你有这更长远的利益诉求,或者也兼顾着想要积累人脉、获得声望,还有的是为了维持自己的道义形象,或者某种外在的人设等等。”
“那么这种帮助其实就是有效的。”
“在这其中,我认为来自自己内心的自驱力,或者叫内心的诉求和欲望,才是更关键的。”
“因为这样才足以支撑你长期的去做这个事情,乃至长期的做好这个事情。”
“也就是说,这个事情,你不仅要持续的做下去,还想要做得越来越好,持续精进,而不是总想着吃老本。”
“毕竟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在其他的很多事情当中,很多时候回报是不会立刻到来的。”
“更多的情况下,更大的概率,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遇,才能够显现的。”
李凡说完,大家又是集体响起了掌声。
酒店的经理都有点想把李凡供起来了,毕竟看这架势,以后这一幕肯定会成为一个名场面广为流传。
而作为故事的发生地,肯定也是会受益匪浅的了。
......
“李总、张总,好兴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