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光耀沙漠(11.8k) (第2/2页)
经过几天的测试与调整,“恒温盾”“沙净膜”和“智模光伏”已经在沙漠中稳定运行,第一批光伏电力,开始供应周边地区。
try{ggauto();} catch(ex){}
-----------------
李凡回到当地政府会议室,向相关领导汇报了光伏设备的测试成果。
他展示了详尽的数据和案例,包括村民用电改善、设备运维成本降低等。
“我们的设备,不仅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还能通过技术推广带动就业。”李凡自信地说道。
“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也是一个社会项目。”
政府官员对项目表示极大兴趣,但也提出了一些顾虑:
光伏设备的成本较高,是否能在大规模应用时,保证经济性?
项目的维护,是否能依托本地人力资源,避免因高技术门槛,导致后续问题?
“关于成本问题,我们有两步计划。”
“第一,随着设备的量产,单机成本会大幅下降。”
“第二,通过与政府合作申请新能源补贴,可以进一步降低用户端价格。”
“至于维护,我们已经开发了模块化设计。”
“村里人通过简单培训,就能操作设备维修,不需要高技术人才。”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决定以试点村庄为中心。
然后将项目逐步扩大到整个县域,并制定长期合作计划。
-----------------
星联能源提出“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试点示范。
在试点村庄进行全覆盖推广,收集设备的长期运行数据,为后续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
第二步,县域覆盖。
以试点村庄为中心,在周边区域建设多个小型光伏电站,逐步实现县域电力自给自足。
第三步,区域协同。
结合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打造光伏与风电结合的综合能源网络。
-----------------
在“舆论与市场”方面,也是各种情况频出。
在试点村庄,村民们第一次感受到太阳能发电的便利。
有村民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电压不稳,冬天晚上灯一闪一闪的,现在连电饭锅都用得稳稳的,真是太阳给的福气!”
另外,虽然推广计划吸引了不少关注,但也面临一些阻力:
当地一些传统能源企业,对光伏项目的快速推进表现出抗拒,试图通过政府游说干扰项目进展。
还有部分村民,对新技术的可靠性,和后续维护仍存疑,害怕“用两年就废了”。
在宣传报道方面,李凡指示团队邀请媒体进入试点村庄。
拍摄光伏设备的运行,和村民日常生活的变化。
然后通过专题报道,向全国推广这一成果。
一家媒体在报道中写道:“沙漠里的太阳,不仅带来了光明,也点燃了村民们的新希望。”
星联能源推出了一项针对西北地区的“光伏普惠计划”。
计划主要是为了降低设备初装费用,并提供灵活的分期付款方式,吸引更多用户加入。
李凡亲自参与了一场线下推广会,他用幽默的语言,向村民们解释光伏技术:
“这个‘沙净膜’就是给设备的皮肤涂防晒霜。”
“‘恒温盾’是给它穿空调服。”
“‘智模光伏’让它更聪明,能自己换件衣服。”
“你们说,它能不耐用吗?”
当然这个事情,也避免不了竞争对手的一些举动。
比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某些传统能源企业,私下施压地方政府,试图放慢光伏项目的进度。
李凡得知后,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多项长期合作协议,同时邀请政府领导参观试点村庄的成果,以事实打消了政府的顾虑。
-----------------
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在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的效果,也是开始了初步显现。
【经济效益】
项目推广后,试点地区的发电成本大幅降低,当地政府预计,每年可节约电力开支近30%。
同时,光伏项目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当地新增了数百个与项目相关的就业岗位。
【社会效益】
试点村庄的用电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
村民们开始尝试发展电力驱动的副业,比如农产品冷链储存、小型加工厂等。
星联能源与村民联合拍摄了一段宣传片。
展示村里的孩子,在光伏板下踢足球的画面,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网红视频”。
在一次项目进展会议上,李凡总结道:“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光伏技术,不只是造福大城市,也应该点亮最偏远的地方。”
-----------------
项目的成功推广,吸引了其他西北地区政府的关注。
多个县市主动联系星联能源,希望复制试点的经验。
李凡利用这个契机,提出了一个更宏大的区域能源计划:结合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打造“西北光风互补能源走廊”。
一些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开始对星联能源的技术表示兴趣。
希望能以合作方式,将技术推广到更多领域,比如农业种植的能源供给。
试点村庄的夜晚,光伏电站的灯光静静地亮着,和满天的星光交相辉映。
李凡站在设备旁,默默思索着未来的计划。
“从沙漠走向更大的世界,这只是第一步。”他心中暗想。
“西北的成功是开始,中东和更多地方的合作,才是我们真正的舞台。”
-----------------
西北试点项目的成功,引发了广泛关注。
星联能源的技术突破,在国内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
而这些新闻,也悄然传到了大洋彼岸的中东地区。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凡正坐在深市总部的办公室。
助理小王敲门进来,表情有些微妙:“李总,公司门口有几位沙特来的客人,他们说是代表一家能源巨头公司,想要和我们聊聊合作的事。”
“沙特的能源巨头?”李凡挑了挑眉。
“看来这次我们搞出来的动静还真不小。让他们进来吧。”
片刻后,三位身着西装的外国人走了进来。
为首的中年男子,立马自我介绍道:“李总您好,我是阿兹扎能源公司的技术总监艾哈迈德,这是我的同事萨伊德和阿里。”
“我们公司关注贵司的技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此次专程前来,是希望探讨合作的可能性。”
“一场能源革命的契机。”
艾哈迈德开门见山地说道:“李总,中东地区,正在经历一场能源转型。”
“虽然我们传统上,以石油和天然气闻名,但各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新能源的重要性,尤其是光伏发电。”
他随后展示了一组数据:
中东地区拥有全球最强的年均太阳辐射量,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不足5%。
阿兹扎能源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清洁能源的占比提高到25%。
“李总,我们研究了您的设备,尤其是防沙自清洁技术和模块化设计。”艾哈迈德继续说道。
“这些创新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
李凡的初步回应李凡微微一笑:“非常荣幸能引起贵公司的兴趣。”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中东市场的竞争一直很激烈。”
“像阿兹扎这样的大公司应该不缺技术支持,为什么选择关注星联呢?”
萨伊德站起来解释:“我们研究过不少企业的技术,包括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巨头,但他们的产品,并不完全适合中东的特殊环境。”
“您的设备,是少数专门针对‘高温和风沙问题’设计的解决方案,特别是‘沙净膜’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李凡点头:“听上去,我们的确是‘对症下药’。”
-----------------
谈话进行得非常顺畅,艾哈迈德接着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条件:
星联能源,需要在沙特设立本地化生产基地,确保设备制造和维护更加高效。
双方共同投资光伏项目,并由星联提供技术支持,阿兹扎负责运营和市场推广。
项目产生的技术成果(包括可能的优化技术),需共享知识产权。
李凡的疑问与试探:“设立本地化基地没问题,但知识产权共享......”
李凡停顿了一下,眼中带着审视。
“这一条,对我们来说有些敏感。”
“技术是我们的核心优势,轻易共享,可能影响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艾哈迈德似乎早有准备:“李总,我们理解您的顾虑。”
“因此,我们可以商量一个范围。”
“比如,只针对特定项目的技术共享,且严格限制在沙特或者中东地区。”
“至于核心技术,我们无意干涉。”
李凡笑了笑:“听起来可以讨论,不过,我们的合作,需要在双方利益平衡的前提下进行。”
-----------------
会谈进入深水区,艾哈迈德表现得非常专业,但在某些问题上却显得格外执着:
例如,关于生产基地的投资比例,阿兹扎提出必须占控股地位,理由是他们对中东市场更为熟悉。
此外,他们希望,在项目初期,由阿兹扎团队主导运营,而星联能源提供技术支持。
李凡的强硬回应:“占控股地位?这有点不合理了。”
李凡收敛了笑容,“我们是技术方,也是项目的主要推动者。”
“如果在核心项目中,失去了我们的话语权,就无法保证技术的安全性。”
萨伊德试图缓和气氛:“李总,我们只是希望在商业运营上,发挥更多作用,技术的核心部分,依然由星联掌控。”
李凡点点头:“商业运营没问题,但技术合作和控股比例,必须在一个公平合理的框架下进行。”
-----------------
为了打破谈判的僵局,李凡带领阿兹扎团队,参观了星联在西北的试点项目。
在沙漠光伏电站的现场,李凡边走边介绍:“这些设备经过极端高温、风沙和昼夜温差的多重测试。”
“运行稳定性,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等看到现场当中,设备的表现的时候,阿兹扎能源的团队,被现场的光伏电站震撼了。
艾哈迈德看着一片片整齐排列的光伏板,以及实时更新的发电数据。
忍不住感慨道:“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解决方案。”
“如果能将这一技术引入中东,将彻底改变现有的能源格局。”
随后,李凡请团队现场演示了沙净膜的自清洁功能。
一阵沙尘吹过后,静电涂层迅速启动,设备表面恢复干净,发电效率几乎未受影响。
艾哈迈德竖起大拇指:“这样的技术,不引入中东是浪费。”
-----------------
在实地考察后,双方回到谈判桌上,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
在调整后的合作框架中,星联能源将在中东,设立技术支持中心,而非生产基地,以确保知识产权安全。
双方共同投资的项目中,阿兹扎负责市场运营,星联保留技术决策权。
项目的优化成果,由双方共享,但基础核心技术保持独立。
李凡最后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短期利益,而是为中东市场,提供长期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如果双方能够以互信为基础,那么这次合作,一定会成为行业的典范。”
会谈结束后,艾哈迈德握着李凡的手说道:“李总,期待您的团队,能够尽快访问沙特。”
“我们会为您准备好‘最好的沙漠和太阳’。”
李凡笑着回应:“很期待,也希望届时我们的技术,能和中东的阳光,擦出更灿烂的火花。”
窗外,西北沙漠的太阳渐渐落下,但李凡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他知道,中东市场的大门正在打开。
而星联能源的未来,也将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留下属于它的足迹。
-----------------
夜幕下的深市总部,李凡坐在会议室里。
窗外霓虹闪烁,耳边却回荡着艾哈迈德的那句话:“中东,需要你们的技术。”
技术突破带来的喜悦尚未散去,但李凡的心思,已飞向更广阔的市场。
国际化,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输出,更是一场规则制定的博弈。
“李总,这次的谈判虽然艰难,但看起来他们是真心想合作。”
方东河推门而入,手里还拿着一份刚整理好的会议纪要。
“嗯,他们需要我们的技术,但合作只是开始。”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的全球市场布局。”
李凡点点头,随即翻开了一份地图——世界主要新能源市场的分布图上,几个关键地区被圈了出来。
“未来不仅是中东,还有非洲、东南亚,甚至欧洲,我们都得抢先一步。”李凡自信地说道。
“但首先,我们要把规则握在手里。”
-----------------
李凡指着地图上的西北地区,对团队说道:“西北项目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模板。”
“国内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需要用西北模式,打通全国新能源市场,让星联的技术标准成为行业标杆。”
星联能源计划在国内复制“西北光伏模式”。
将光伏和风电结合,打造区域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李凡提出一个口号:“从西北出发,让每一缕阳光都变成电力。”
李凡与联盟的其他成员,也快速达成共识。
尤其是恒宇能源、华能集团等公司,表现得比其他中小企业还要着急。
通过加强和政府的合作,以及政策的支持,推动建立国内统一的新能源技术标准。
他特别强调:“标准是市场的护城河,我们不能等别人来定义规则。”
-----------------
中东项目,不仅是一次技术输出,更是星联能源,乃至星联集团的其它各项业务,可以更顺利进入中东市场的敲门砖。
李凡在团队内部会议中指出:“中东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传统能源的核心。”
“如果我们能在这里立足,就意味着清洁能源的未来,不再是对抗,而是转型。”
与阿兹扎能源的合作框架中,星联能源保留了核心技术的主导权,这为后续国际合作树立了模板。
李凡说道:“我们不仅要输出设备,还要输出规则。”
“规则是国际市场的语言,我们得学会说,甚至要让别人用我们的语言说。”
“甚至我们要做到,以后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让别人都用我们的语言说话做事。”
“而我们星联,则是那个创造规则和语言的存在。”
-----------------
李凡指着地图上的三个地区:
非洲: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落后,需要低成本、模块化的技术支持。
东南亚:经济增长迅速,能源需求旺盛,适合推广分布式光伏方案。
欧洲:新能源行业成熟,但市场竞争激烈,需要通过技术优势,切入高端市场。
李凡冷静地分析道:“非洲的物流成本高,东南亚的政策复杂,欧洲的技术壁垒强。”
“每个市场都有挑战,但我们必须找到突破点。”
“比如,非洲市场可以通过国际机构合作,东南亚需要更多的本地化方案,而欧洲则要打技术创新这张牌。”
“非洲市场,是我们星联,目前存在感几乎可以说最差的地方,所以在后续的业务推进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东南亚市场,因为我们也持续深耕10多年了,所以总体来说问题不大。”
“至于欧洲市场,技术创新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让他们认,最好是不得不认。”
-----------------
李凡召集研发团队,提出了一项新的研发目标:“我们需要开发下一代光伏系统。”
“不仅要适应极端环境,还要在智能化、成本优化上实现突破。”
然后,李凡要求星联能源的研发团队,加速推进“智能化光伏管理系统”的研发。
目的是让这个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高效运维。
星联能源还计划与“国际能源机构”、“全球清洁能源联盟”等组织建立联系。
通过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持续提升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李凡说道:“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市场,还要建立一个能够定义规则、分享技术的国际网络。”
随后李凡还提议,将国内的技术优势,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
通过东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进入更多新兴市场。
他指出:“东大企业走出去,不只是商品输出,更是技术和标准的输出。”
而星联能源CEO刘龙飞,还提出了“区域能源中心”的计划。
计划在中东建立技术支持中心,辐射非洲和东南亚市场。
在欧洲设立研发实验室,吸引当地人才参与下一代技术开发。
在国内,建设“全球运营总部”,实现全区域联动。
但是李凡深知,国际市场并非一帆风顺。
他提醒团队:“国际巨头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会利用技术优势、政策影响,甚至舆论战来打压我们。”
“对此,我们要事先拥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众人点头表示认同。
李凡总结道:“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在于技术的‘本地化适应性’和‘成本控制能力’。”
“这是我们赢得新兴市场的关键。”
“只要技术够强、服务够快,市场迟早会承认我们。”
-----------------
当晚,李凡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注视着深市的灯火。
团队的努力,让星联能源在国内外市场,站稳了脚跟。
但他知道,这只是星联的全球新能源之路的开始。
而且能源市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会让星联能源要走的路,会更加艰难,但未来也更加光明。
“从西北到中东,从中东到世界。”他心中默念。
“星联的目标,不是简单的市场扩展,而是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的定义者。”
窗外的夜空星光点点,就像星联能源的未来,每一颗星,都预示着一个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