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问题从来没有单独出现的 (第2/2页)
“所以多数时候我都一个人待着,待在寝室里。”
……
多数来做心理咨询的人,其实都是默认“身边没有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帮助我,我只能够找心理咨询师了”。
也就是说,这些来访者同时会存在社交方面的问题。
而社交又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咨询师们会推荐来访者去多和朋友说说话——这就演变成了一则“我因为没有朋友去找咨询师,而咨询师又让我去找朋友”的心理学笑话。
“去找朋友”这个建议本身没有错的,就好像生病的时候医生会让你“之后要提高身体抵抗力”。
但不管是“找朋友”,还是“提高身体抵抗力”,都是【终点】,偏偏来访者和病人都在【起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如何搭建,他们都是一筹莫展的。
这种情况下,自然会生出“我TM真是个笑话”的怨怼来。
好的咨询师是既能够在心里构建出来访者需要到达的终点,又能教导来访者如何构建道路的;同时这些咨询师还会确定来访者是否适合这个终点,如果不适合,就换一条路。
言归正传,此刻南祝仁敏锐地从来访者的叙事中发现到了对方的社交问题。
“所以你是说你处于一种比较孤单的状态,然后对于现在的困难,什么没有人可以跟你分享。”
看到来访者点头,南祝仁心里微微皱眉。
“你现在住在学校的寝室里吗?”
“对。”
“你们寝室关系怎么样,你有和她们说过自己的情况,或者说她们见过你的大概情况吗?”
南祝仁采用了一定的【对峙】去反驳来访者对自己的社交描述。在第一次咨询中,这种对叙述内容的怀疑可能会引起来访者的反感,但因为南祝仁意外构建了不错的咨询关系,所以可以大胆一点。
之所以稍微那么激进,是因为针对现在来访者的情况,南祝仁想要尽可能地去给以一些支持,避免来访者陷入无望感的错误认知中。
如果来访者的寝室关系不错,那可以把来访者扯出“我很孤单”、“我没人可以分享”的自我认知偏差中。
如果寝室关系不好,那也没什么,来访者不会因此加深伤害,南祝仁还能够多收集到一点信息。
“我和室友们的关系很不错。”来访者道。
南祝仁挑了挑眉。
【有笑,虽然转瞬即逝,但是发自内心的笑,她能够从友谊中感到喜悦。】
【但很快她又开始强拉嘴角,用假笑来覆盖了真笑……为什么?】
“她们对我很好,人也很好,但是……”
来访者的笑开始往苦笑转变:“最近她们也有喊我一起出去逛街,我觉得她们可能是看出了点什么,可我——我不想扫大家的兴,她们不懂我现在的状态。”
“我也不想让她们懂,因为我觉得这不是好事……让她们知道,有种拖她们下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