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中亚局势渐明朗,老臣致仕朝堂变 (第2/2页)
“陛下,末将以为如今中亚局势对我大秦而言,存在绝佳之机遇。”竺世卿的声音洪亮有力,在朝堂中回荡。
“大宛国如今之形势,于我大秦十分有利。其既未与任何国家结盟,亦未奉他国为主,犹如孤悬于中亚之地的一颗果实,只待我大秦摘取。”
竺世卿继续激昂地陈述着:“陛下,末将恳请陛下派遣使者前往大宛国,要求其称臣纳贡。此乃为日后彻底吞并大宛国所做的必要准备。
大宛国虽小,但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若我大秦能够控制大宛国,便能以此为踏板,进一步控制费尔干地区。
费尔干纳之地,堪称中亚之精华地带,土地肥沃、矿产丰富,若为我大秦所得,必定对大秦大有裨益。”
竺世卿说完,目光坚定地看着秦皇嬴安,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他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深思熟虑后的睿智。
“竺卿所言甚是。”嬴安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充满了帝王的威严。
“大宛国的存在,于我大秦在中亚的布局而言,是一个关键之点。若能将其纳入我大秦之版图,或者令其称臣纳贡,我大秦在中亚的影响力必将大增。费尔干纳地区的控制权,对我大秦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朝堂上的群臣听闻秦皇的话语,纷纷低声议论起来。有的大臣对竺世卿的提议表示赞同,认为这是一个拓展大秦疆域、增强国力的好机会;也有的大臣微微皱眉,担忧此举可能带来的风险。
这时,竺世卿深吸了一口气,他那饱经岁月沧桑的胸膛微微起伏。他缓缓地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决然,请求致仕。
竺世卿作为武将们的利益代表,在朝堂上已经屹立了许多个年头。如今,他已经七十四岁了,岁月如同无情的刻刀,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竺世卿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生命的烛光在风中摇曳,即将熄灭。他深知自己在朝堂上的日子已经到了尽头,想在最后的时光里回归平静,辞官离去。
文臣廖显芳此时也出列了。他迈着略显迟缓的步伐,走到朝堂中央。他那七十岁的身躯,虽依然保持着文人的儒雅,却也难掩岁月的痕迹。
“陛下,微臣亦想致仕。”廖显芳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他在朝堂上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见证了大秦的兴衰起伏,如今,他只渴望远离朝堂的纷争,享受最后的宁静。
秦皇嬴安坐在龙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两位官员。他的内心感慨万千,这两位可都是大秦的老官了。
嬴安知道,自己不能让他们七十高龄了,还在朝堂上操劳。他们已经为大秦奉献了大半辈子,是时候让他们安享晚年了。
嬴安微微颔首,冕冠上的珠玉轻轻晃动。“朕同意你们的请求。”嬴安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带着一丝不舍,却又充满了尊重。
竺世卿和廖显芳听到秦皇的话,心中满是感激。他们恭敬地向秦皇行礼,那深深的一躬,包含着他们对大秦最后的敬意……
朝堂上的其他官员们看着这一幕,心中也泛起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两位老臣离去的不舍,也有对未来朝堂格局变化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