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秘密武器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这么多人,每日消耗的钱粮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再加上李平安免费安置流民,以及建造各类的作坊,修桥铺路,开销更是呈一直高速增长。
这一次,李平安要求除了开垦荒田之外,还要大规模地给作坊招工,一口气又要两三万人。
负担又增加了不少。
公孙县令都不知道,这么大的消耗,该怎么解决。
“公孙兄,钱米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有我呢。”
李平安说道,“不过吸纳的流民百姓,你一定要妥善安置,天意渐冷,咱们这里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冻死人的情况。”
不说钻井机、造纸作坊,以及即将上市的肥料,仅仅是白糖和假币,每天挣的钱,都够支撑不小的开销。
当然,李平安还准备了秘密武器,准备去南越圈钱。
如果不是为了囤积钱粮,应对未来,需要的钱实在是太多,李平安根本不用愁。
“大都督您放心,县城周围新修建了不少竹楼,剩下的也要完工了,挤一挤的话,再来个三四千人,也能住下。”新来的县尉赶紧说道。
“可以!”李平安点了点头,然后提醒道,“还有一点,那就是每个人的户籍,生平都要尽量查清楚,来历不明的人,要单独安置,仔细考察。”
这个时代的人,哪怕没有户籍,十里八乡的也基本上都互相认识。
就算是流民,也不会没有人知道。
一个凭空冒出来的人,即便是穿越者,该完蛋也得完蛋。
“明白,我会仔细盘查的。”县尉赶紧点头,同时也拉上了公孙县令,“县令大人,有什么情况,我一定会及时向您禀告。”
公孙县令没有拒绝,点头说道,“可。”
接下来的日子,老天爷比较赏脸,虽然已经是冬天,但太阳暖洋洋的。
玉林县周边的平原上,一口气开辟出十几个工地。
玉林县几乎将近三成的人口,都聚集在工地上劳作,还有将近五成的人口,不分男女,在辛苦的垦荒。
与此同时,一种神秘的商品,被快马加鞭地送到了南越升龙城。
“周兄,这是咱们老家送来的货品,你清点一下清单。”
贺禹喜欢高难度的工作,所以这一次前往升龙城送货,还是他带队。
他将一封信,递给了周侃。
“贺兄,你这一路辛苦了,快去歇息。”
周侃结果清单,笑着说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周侃身上散发着一股更加成熟稳重的气息,相貌上似乎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吸引人了,比起一般的世家子弟更加迷人。
“不必着急,周兄,你还是先清点货物吧。”周侃摆手说道。
按照规矩,他们运输队不能拆开货单,到了地方上,如果对不上,他是要承担责任的。
“也好。”
周侃见贺禹坚持,也不耽搁,拆开货单的外封,然后查验起货物来。
趁着这个机会,贺禹对周侃说道,“周兄,这一次,明公还派我给你送来一封信。”
说完将一封信,递了过来。
“明公的信?”周侃有些诧异。
之前一般都是聂大豹给他写信,李平安的信,他还是第一次收到。
“明公的信......”
周侃内心忍不住激动了一下,感觉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明公的认可一般,
脸上不动声色地拆掉火漆。
让他失望的是,一看字体,结果还是聂大豹的字体。
作为一名合格的细作,他很快压下心中的杂念,摊开了信纸。
看到一半,表情越来越凝重。
收起信纸,周侃的内心一直无法平静下来。
“岭南道可以生产顶级瓷器?”
“这不是世家财阀的不传之秘吗?”
周侃看向贺禹,声音有些颤抖。
贺禹没有回答,而是打开身上的包袱,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件做工精巧的瓷器。
“这种瓷器的生产工艺,称之为影青,乃是瓷器之中的极品,你且看他质地清澈纯净,是极高的技艺才能生产的宝贝。”
“目前,咱们七里堡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但是却没有对外宣传,即便跟咱们七里堡亲近的大人物,都不知道。”
“明公让我交给你。”
周侃双手小心接过,然后仔细观察起来。
“瓷器的运输比较困难,但我都给你安全运送到了,刚才怕摔坏了,所以我只拿出来这一件。”
“这竟然是真的极品瓷器!”哪怕是周侃崇拜李平安,觉得他无所不能,可当他看到美轮美奂的瓷器,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呼吸还是不由自主的变得急促起来。
中原王朝,不论强盛与否,他生产出来的瓷器,一直是天下商人最梦寐以求的东西。
不论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还是漂洋过海的海商。
他们愿意花费身上所有的金银,也妄图买一件瓷器回去。
这东西在周刊看来,除了在家里当个花瓶,亦或是敲击当乐器使用,没有其他的用处了。
但只要一有瓷器流出,就立刻会受到达官显贵的追捧,被炒得无比火热。
如今大康内部出现问题,甚至还存在技术断层的情况,曾经风靡寰宇的瓷器技术,被几个世家把持,这些世家操纵着瓷器的价格,导致如今瓷器的价格节节飙升,而且市面上的瓷器,一直不见多,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他看着眼前的清单,明公竟然给他送来了好几箱瓷器。
周侃努力平复心情,小心翼翼的放下瓷器,冲着门口喊道,“叫宋远山和牛欢喜过来。”
……
自从上一次的大割韭菜之后,周侃他们就陆陆续续地盘下了多处商铺,或者改造成作坊,用来制作货物,或者集中起来,打造成扑买行。
如今,他们的店铺已经在升龙城打出了名气。
不光是七里堡那边儿生产出来的奇奇怪怪的产品,还有很多番邦小国的贵人,会把宝物送过来,供人扑买。
而周侃他们,只是收取部分费用。
大康的长安城,扑买行是很常见的存在,但是在南越,确实独一家。
感兴趣的人非常多,每次搞活动,都是人满为患,作为根本不够。
改造这一处扑买行所在的楼房,花了海量的钱财,木头都是从七里堡那边儿购买来,然后重新组装的。
但崭新的装修,吸引来了更多的顾客。
以至于每次扑买开始,都会有人为了位置,大打出手。
无奈之下,他只能写信给聂大豹和李平安求助。
谁知道,李平安竟然通过聂大豹回信,提议以后进门要收门票钱,而且还要设置雅间,甚至还推出了点天灯制度。
当时看到那封信的时候,周侃觉得明公肯定是疯了。
谁家做生意不是求着客人上门?
自家明公倒好,买票才能进来,还推出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一排的价钱不一样也就罢了,还有包厢。
可明公要求这么办,周侃也不敢违背,只能硬着头皮实行。
结果效果非常好,他们的扑买行的生意不仅没有变坏,反而效率更高了。
后来周侃才明白。
自己扑买行出现的商品,动辄都是几百上千贯钱,真正有实力来凑热闹的,根本不在乎这点门票钱。
而门票的等级制度,又能给花了钱的贵人实现巨大的心理满足感。
就算是最好的包厢,贵人们也不在乎这点钱的。
在意门票钱的,基本都是无聊的闲汉,他们纯粹就是来看热闹的,还把扑买弄得乌烟瘴气。
不少真正有购买力的大客户,反而因为这些闲杂人等,觉得自己这里档次太低,不愿意过来。
实行门票制度,一下子将杂鱼全都挡在了门外,大大提升了层次。
更让周侃没有想到是,作为大股东之一的女帝陛下,也来参加过一次。
女帝亲自参加,比任何广告效果都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