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返乡之难 (第2/2页)
但这不代表这些戍卒们就不会思念家乡,不会想要回到家乡了。
可这姓崔的,竟然不让这些好儿郎们回到他们自己的家乡?!
【这事儿就大发了啊。】
【要知道,回乡这种事情对古人的重要性,不论是从思想观念——落叶归根、宗族等等,还是从情感方面——对家人朋友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再或者从经济方面——在家乡更符合经济条件……都非常重要。】
【当年就有因为不能归乡而发生的兵变,大名鼎鼎,直接把隋朝末年的乱世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而现在,这八百戍卒同样思念家乡,心中非常焦虑。】
【况且,他们并不是没有忍耐、不能忍耐,在理论上应当的三年戍守期限到了之后,他们还听从了命令接着又戍守了三年。】
【可这个时候,崔彦曾却不愿意让他们回到家乡。】
【戍卒们其实也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暴动,他们先选择屡次想崔彦曾提出请求,要求履行约定,放他们回到家乡,可每一次提出要求却都被否决。】
【崔彦曾还提出了一个看起来非常有理的原因:军饷空虚,要是放你们回到家乡的话,还需要给你们相应的军费,可现在给不出来啊!所以——你们,还是在这里再戍守一年吧。】
【戍卒们渐渐忍不下去了。】
【毕竟,说好的三年,结果三年又三年;到头来还想要让他们再来一年——一年之后呢?会不会是再来一年?】
【崔彦曾的信用在他们这里已经完全破产了。】
【此外,崔彦曾本人也非常不得军心——不只是因为强行让他们又戍守了三年,此时还不愿意让他们回乡的事情;还因为崔彦曾本人在治军方面过于严苛,根本得不到戍卒们的认可;同时,崔彦曾的亲信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又非常残暴贪婪。】
【换言之,崔彦曾不仅信用破产,他和他的亲信的行为也从没有得到过这些戍卒们的认可。】
【这个时候,戍卒们忍不下去了。】
【而直接导火索,就是崔彦曾给出的那个冠冕堂皇的没有军饷的理由。】
【担任都虞候的许佶、担任军校的赵可立、张行实、姚周等人秘密发动兵变,首先发难,杀了监视他们的军官、都将王仲甫,随后推举时任粮料判官、颇有声望的庞勋为主,自行劫了兵库,取出了兵甲,大家自己想着北面家乡徐州的方向前去,沿途的州县都毫无还手阻挡之力。】
【至于说崔彦曾的理由到底是真是假……崔彦曾本人是听从了部将尹戡与徐行俭的话,说军饷不足的。顺带一提,崔彦曾这个时候其实也同时是武宁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