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千叟宴 (第2/2页)
“大唐时候,还有什么祭祀的舞蹈么?”
而实际上,他的心里,已经跳脱开去。
由唐玄宗时的“宫廷盛宴”,联想到了另一位千古一帝的著名一宴。
谁呢?
正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千叟宴”。
当时,这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帝王,为了向天下展示太平盛世,一共办了两次。
第一次在畅春园,过六十大寿。
先请汉臣,再请八旗、蒙族等六十五岁以上老者,共五千人。
第二次在乾清宫,过七十大寿。
共请满、蒙、汉等六十五岁以上老者,共一千人。
期间,九十岁以上宾客,由皇帝亲赐御酒。
席中演奏“中和韶乐”,还以联句为乐,皇帝与大臣、众人一同作千叟宴诗。
对此,后世有过积极评价。
有助于弘扬传统道德,形成“尊老敬贤”的社会风尚。
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对外影响力。
但也有消极评价。
过于突出歌功颂德,导致巨大开支,耗费民力。
如何规避消极,突出积极呢?
他已经想好了!
这时,张保说出了另外一种祭祀舞蹈。
“麒麟狮象灯舞!”
“与‘傩舞’作为宫廷祭祀仪式不同,这是起源于郓州万安郡的民间祭礼。”
“里面用细篾扎好,外面用油纸糊上,做成麒麟、狮子、大象等形象的灯具。”
“要说这舞,和抵御洪灾还真有联系。”
“当时,河东一带大灾,民不聊生。”
“山民们根据当地传说,制作出来这三样。”
“麒麟坐屋顶——压邪。”
“狮子守大门——繁华。”
“大象进家门——富贵。”
“其中,大象、麒麟各一灯,守门狮子一边一个,两灯。
“于是,四人一组,各执一灯,来回起舞。”
“说来也是惊奇,一舞过后,此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慢慢的,传统沿袭下来,在咱们大许的南方,就特别盛行!”
“啪!啪!啪!”
“好!好!好!”
见张保说完,柴霄双掌连拍数下,又一连叫了几声好,然后转向伊太和。
“大厨,说说,怎么弄?要是弄,行不行?”
伊太和迟疑一下,但也知道被君上点名,肯定躲不过去,索性直言。
“君上,我认为可行。先用宫廷祭礼,再用民间祭礼。”
“我们穿插着端上饭菜,供大家享用。”
“有银两或银票的,现场付账。”
“如果没带足或不能现付的,我们用账本记下,回头再去要!”
柴霄点了点头,却并未表态,望向少傅,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苏仲景沉吟片刻,才自言自语似的说出一句。
“这头一天这样,没问题。前三天,也没什么问题。只是,如果十天都这样……”
柴霄接过了话头。
“是啊!由‘祭’转‘乐’,固然可行,但连办十天,百姓就该骂我们巧立名目赚钱了!”
云淑妃、张保、伊太和等人都问。
“那怎么办?”
柴霄卷起袖子,数起了手指头。
只这一下,就令云淑妃、少傅和张保都不禁狠狠皱眉。
这小祖宗,不是在用早膳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心算节省各类银子了么?
怎么又数上手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