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惦记我的钱呢 (第2/2页)
毕竟,作为一个父亲,看到儿子如此能够应对权谋且深得父皇宠爱,他也不由得为朱雄英感到骄傲。
“哎,皇爷爷,您说的我可得记住。”
朱雄英忍住笑意,故作认真地点了点头,“今后谁敢动我广和斋,您就替我给他们出气。要是有什么事,不方便给您添麻烦,我自己来。”
朱元璋哈哈一笑,显然被朱雄英的言辞逗乐了:“好,好,小小年纪,倒是比咱还会说话。你放心,只要你做得对,做得好,朕一定会支持你。”
两人对话间,气氛渐渐放松,朱雄英在一旁不禁感到有些轻松,脸上的笑意愈加灿烂。
“对了,皇爷爷,”朱雄英略微顿了顿,突然想起了什么。
“还有件事,孙儿倒是得跟您说一声。”他低下头,声音有些犹豫,但还是坚决地开口。
朱元璋从深沉的思索中回过神,看到朱雄英那若有所思的模样,心中不由得警觉:“什么事?”
朱雄英略微犹豫,随即开口:“最近,孙儿和四皇叔走得有些近。”
朱元璋的眉头猛地一挑。
“朱棣?”他冷冷地重复了一遍。
朱雄英见状,心知自己这番话恐怕激起了朱元璋的警觉,便赶紧解释。
“皇爷爷,您别误会。孙儿并非有意结党营私,实话说,其他的皇叔叔都不怎么理会我,只有四皇叔待我不错,时常与我玩耍,倒也无他。”
朱元璋的神色依旧不改,深邃的目光锁定在朱雄英的身上,仿佛在审视他话语中的真实性。
朱雄英能感受到那种探询的眼神,这让他心底微微一沉,连语气都变得更加小心谨慎。
“朱棣这孩子,”朱元璋终于开口,语气不见激烈,却带着几分沉重。
“他一直野心勃勃,虽说如今尚在外地镇守,但心中总有一股不安分的气焰。若是你与他走得太近,别人眼里会怎么看?毕竟他跟你年纪相仿,你们若是过于亲近,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揣测。”
朱雄英低垂着头,心中却有些明白了朱元璋的担忧。
他抬起头,眼神坦然:“皇爷爷,我明白您的担忧。我跟四皇叔只是偶尔相见,聊些琐事罢了,没什么深意。毕竟,他在外地,而我身在京城,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过于亲密的往来。”
朱元璋听罢,眼中掠过一丝犹疑,显然对朱雄英的解释有所保留。
朱雄英一脸认真,眼神坚定。
“您放心,孙子会小心行事,绝不会做出任何有损大明的事情。至于四皇叔,我与他相交并无他意,若皇爷爷觉得不合适,孙儿也会尽量保持距离。”
朱元璋闻言,沉默片刻,似乎在深思。
朱雄英心中紧张,但表面上依旧保持冷静。
最终,朱元璋抬起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雄英,你年纪虽小,却比我想象中更加成熟。”
朱元璋终于缓缓开口,“你自己看着办吧。但若有什么问题,记得及时向我汇报,切忌因一时疏忽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朱雄英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温润如玉、气度非凡的青年。
三年间,广和斋在他的精心经营下,生意蒸蒸日上。
朱雄英不仅在京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还拓展了与各大商贾和贵族的关系,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当年朱元璋因担忧朱雄英过早涉足权力斗争,曾告诫他要谨慎行事,如今看来,朱雄英似乎已经成熟得超出他所能预见的范围。
朱元璋愈发看重他,甚至开始对他赋予更多的责任。
每当祖孙两人对坐时,朱元璋常常会感慨:“咱家的江山,始终要交给你这个孩子的。”
那份压力,也终于在这一天达到了顶点。
广和斋内,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入,斑驳的光影在屋内跳跃,气氛恰到好处的宁静与和谐。朱雄英一身深蓝色的锦袍,端坐在屋内,神态从容。
他的眼神扫过一旁的茶杯,心神却不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而是在即将发生的大事上。
今天,便是他与徐妙云定亲的日子。
徐妙云微微低头,面上带着羞涩的红晕:“殿下可别说这些话,若不是您做得好,广和斋蒸蒸日上,哪能有今日之事。”
她的话语温婉,却又不乏坚韧,“您若真是个急功近利的人,怎会在这一片纷乱的局面中安然待得住,平步青云?”
朱雄英轻轻一笑,眼中却带着一丝深意:“你倒是把我说得太过了。谁说我安然无事?外面的风云变幻,谁知道下一刻会怎样呢?”
他顿了顿,目光渐渐温柔,“但只要有你在身边,我便无畏。”
“多谢殿下。”徐妙云的眼中有一丝深沉。
正说话间,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接着一位侍从走进来,低声道:“太孙殿下,皇上召您前去。”
朱雄英点点头,心中略有预感,便起身对徐妙云说道:“看来,今天的事情是非得亲自去向祖父汇报一番了。”
他深深看了她一眼,眼中闪过一抹柔情,“你等我。”
徐妙云微微一笑,温柔点头:“去吧,殿下。”
朱雄英迈步走出广和斋,外面的阳光在长街上洒满了金黄。
皇宫内,朱元璋正坐在御座上,神情凝重。
朱雄英走入,行礼后恭敬道:“皇爷爷,孙儿来见您。”
朱元璋眯了眯眼,轻轻放下手中的文书,沉声道:“你来了,坐吧。”
他示意朱雄英落座,随即又说道,“今日之事,咱们大明王朝的未来,或许就决定在你这一代。你与徐妙云的婚约,虽然定了,但你明白我为何如此关心吗?”
朱雄英心中一震,知道这话并非单纯的关心,而是深意。
作为太孙,他的婚姻不仅关乎个人情感,更是大明未来政局的重要一环。
他抬起头,眼神坦然,语气从容:“祖父,孙儿明白。我与徐妙云的婚约,非单纯为了家族,而是因为她值得我托付终生。广和斋的成功,也与她的支持分不开。”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你能这样想,我很欣慰。你年纪虽轻,心性却比许多人都要成熟。如今你既然已经决定,便全力去做,切莫回头。”
他顿了顿,眼中略有一丝痛意,“但记住,凡事要先顾大局,千千万万不可被任何人利用。”
朱雄英低头,沉思片刻后轻声应道:“孙儿定会谨记在心。”
“好。”朱元璋终于松了口气,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那么,婚期定在下月,你准备好了吗?”
朱雄英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祖父放心,孙儿早已准备好。若是徐姑娘心愿已决,孙儿定会竭尽全力让她过得幸福。”
“你能如此,我便放心了。”朱元璋点点头,声音逐渐柔和,“你与妙云定亲,算是为咱大明开了个好头。希望你们能共同成就一番事业,也为百姓带来更好的未来。”
朱雄英深深行了一礼:“孙儿谨记祖父教诲。”
朱雄英和徐妙云的婚约如期而至,二人结合不仅仅是家族的安排,更是心意的契合。
婚礼盛大隆重,百官齐聚,场面气派。
朱元璋亲自主持了这一切,脸上虽无多言,但眼中那份对对孙子的信任,不言而喻。
广和斋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大明朝最为显赫的商贸帝国之一。
大明朝的未来,在他与徐妙云的携手之下,或许会迎来一个更加光辉的明天。
而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