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存储芯片攻坚与 (第2/2页)
“张海涛,你们的存储芯片研发可是公司的重点项目,我们测试部门肯定全力配合。你给我讲讲这次芯片测试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好提前做好准备。”刘姐说道。
张海涛详细地介绍道:“刘姐,这次 1G 存储芯片测试,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存储容量的精准测试,确保我们确实达到了 1G 的设计目标。其次,读写速度的测试要在不同的负载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模拟各种实际应用场景,这样才能全面评估芯片的性能。还有,芯片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是测试的关键,要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测试,观察是否会出现数据丢失或性能衰退等问题。”
刘姐认真地记录着,然后说道:“好的,我们会根据这些要求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我们新引进了一批高精度的测试设备,能够对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更精准的测量和分析。不过,为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可能需要你们研发团队在芯片设计时预留一些专门的测试接口和功能模块,方便我们进行测试操作。”
张海涛连忙点头:“没问题,刘姐。我们会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测试需求,与你们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完善测试方案。”
回到研发实验室,小李兴奋地跑来向张海涛汇报:“张主管,我经过这两天的深入研究和反复计算,初步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存储单元架构模型。虽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但我觉得这个方向很有希望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
张海涛接过小李的设计图纸,仔细地查看起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李,干得不错!这个架构模型很有创意。我们马上组织团队进行讨论和评估,看看如何进一步完善它。”
在团队讨论会上,大家针对小李的设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小王提出:“小李的设计在存储单元的布局上很巧妙,但我担心在这种布局下,读写电路的布线会变得非常复杂,可能会影响读写速度和信号完整性。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优化布线方案。”
小赵也说道:“我觉得还需要考虑这种架构在大规模生产时的可行性和成本控制。如果工艺过于复杂,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张海涛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总结道:“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关键。小李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小王,你和小李一起合作,在保证存储密度的前提下,优化读写电路布线方案。小赵和小张,你们从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对这个架构模型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我们要在技术创新和商业可行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