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中都,中都 (第2/2页)
派往宋国的使臣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宋国朝堂。使臣言辞恳切,向宋国皇帝陈述利害,试图说服宋国遵守盟约,维持与金国的和平。
“陛下,我金国虽如今陷入困境,但仍有一定实力。而宋国相对较弱,金国实则为宋国之屏障,一直在抵挡蒙古铁骑。若此时宋国撕毁盟约,与蒙古联合攻金,金国一旦陷落,蒙古的兵锋必将直指宋国。以宋国之力,如何能独挡蒙古大军?到那时,悔之晚矣!”使臣额头上汗珠密布,神情焦急。
宋国一位大臣站出来反驳道:“哼,你们金国如今自身难保,哪还有能力充当我国屏障?”
使臣目光坚定,回应道:“正是因为金国奋力抵抗,才使得蒙古大军的脚步有所减缓。若没了金国在前抵御,蒙古铁骑长驱直入,宋国将首当其冲。”
又一宋国大臣阴阳怪气地说:“或许蒙古会放过我们宋国也未可知,何必为了金国冒险?”
使臣怒视对方,高声道:“简直是痴人说梦!蒙古野心勃勃,怎会放过富庶的宋国?”
这时,另一位宋国大臣说道:“与蒙古联合,我们能获得更多土地和财富,这等诱惑,怎能拒绝?”
使臣痛心疾首道:“这不过是短暂的利益,宋金百年和平,怎么能因为小利而大义,一旦我金国破灭,宋国随之而来的将是灭顶之灾!”
然而,宋国皇帝却冷冷地看着使臣,说道:“金国如今势弱,蒙古大军势如破竹,此乃天赐良机。我宋国岂能错过,与你们共守那脆弱的盟约?”
宋国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纷纷附和,主张与蒙古联手。
“金国已危在旦夕,此时不趁机分一杯羹,更待何时?”
“与蒙古联合,可扩张领土,增强国力。”
使臣据理力争,却无法改变宋国的决定。最终,他只能无奈地带着宋国决定撕毁盟约的消息,悻悻而归。
当金国皇帝得知宋国的决定后,脸色变得极为阴沉,愤怒地将手中的奏折摔在地上,“可恶的宋国,竟在这关键时刻落井下石!”
金国面临的局势愈发严峻,仿佛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完颜洪烈在东京留守府接到了起兵勤王的圣旨。
一时间,东京留守府内各级官员齐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位年长的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此次起兵勤王,路途遥远,且敌军气势正盛,此去怕是凶多吉少啊。咱们的金兵如今士气低落,训练也有所懈怠,战斗力大不如前。”
另一位官员则急切地反驳:“国难当头,若不挺身而出,我们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堂?可就凭咱们现有的兵力,真能冲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吗?”
有官员分析道:“我们的兵力与装备,相较敌军,并无明显优势。敌军兵强马壮,战术精良,而我们的队伍良莠不齐,后勤补给也存在诸多问题,若是贸然出兵,恐难取胜。”
这时,一位年轻气盛的官员挺身而出,大声说道:“如今陛下有难,都城危急,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们也应义无反顾!兵力不足可以想办法招募,装备不够可以加急打造。”
一位稳重的官员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出兵是必然,但需精心筹划,确保粮草补给充足,战略部署得当,方能有一线生机。可如今各地局势混乱,筹集粮草并非易事,这也是勤王路上的一大难题。”
又有官员提出疑问:“若我们倾尽全力勤王,东京城的防守又当如何?一旦后方空虚,被敌军趁虚而入,那可就是两头落空。”
众人陷入了沉思,讨论声此起彼伏,各抒己见,整个留守府内气氛紧张而凝重。
完颜洪烈听着众人的争论,脸色愈发严峻,心中也在权衡着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