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穿越到战国,谁说天下苦秦久矣 > 第175章 民生改善

第175章 民生改善 (第2/2页)

\郑大人!\村民们热情地打招呼,\快来尝尝我们自己种的新菜!\

郑国下马走近,只见院子里整齐地种着各种蔬菜。

菜地旁还有一口新打的水井,几个妇女正在井边洗菜。

\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种的?\郑国惊讶地问。

\是啊!\一个老汉笑着说,

\自从参加水渠工程,每月都有固定工钱。我们就商量着建了新房,还开垦了菜地。\

\现在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他的媳妇接着说,

\不仅有工钱,还学到了技术。我家男人说等工程完工,他就能当管理员了。\

正说话间,秦天也来到了村里。

\陛下!\村民们齐声行礼。

\都免礼。\秦天和蔼地说,\看你们笑得这么开心,想必是好事?\

\托陛下的福!\老汉激动地说,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茅草房,哪敢想有今天这样的日子?\

秦天仔细打量着这些新居。

房子虽然简单,但布局合理,建得很是规整。

最难得的是每家都有小院子,既能种菜,又方便晾晒。

\这设计不错。\秦天赞许道,\谁想的主意?\

\是我们几个工匠商量着设计的。\一个年轻人答道,

\我们在工程上学会了测量放线,建房子也用上了。\

秦天点头称赞:\学以致用,很好!\

这时,范雎也来了,带来了最新的统计数据:

\陛下,自从水渠工程开工以来,参与的民工家庭收入普遍提高了三成。

而且因为学到了技术,很多人还能额外接些零活。\

\不止是收入。\郑国补充道,

\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您看这菜园子,整齐有序,浇水施肥都很讲究。这都是在工地上学来的。\

秦天环顾四周,欣慰地说:

\这才是工程最大的意义。不仅是修一条水渠,更要让百姓们的生活有盼头。\

吃过午饭,秦天又去看了工地上的食堂和休息区。

食堂里饭菜香喷喷的,工匠们吃得津津有味。

休息区搭着凉棚,还专门设了医疗点。

\这些都是工匠们自己管理的。\范雎介绍说,

\他们成立了伙委会,负责管理伙食和生活设施。比官府管理还要井井有条。\

正说话间,一群孩童从私塾下课,从工地边经过。

\这是......\郑国疑惑地问。

\是工匠子弟学堂。\秦天解释道,

\既然大人们在工地上忙,也要让孩子们有学习的地方。\

郑国仔细一看,这私塾很有特色。

除了读书识字,还教些简单的工程知识。

老师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工匠,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认识图纸,使用工具。

\陛下真是想得周到。\郑国感叹道。

\这不是寡人想得周到。\秦天笑道,

\是工匠们自己提出来的。他们说既然自己学到了本事,也要让下一代有出息。\

傍晚时分,工匠们陆续收工。

但村子里仍然很热闹。

有的在院子里侍弄菜园,有的在街边摆摊卖小吃,处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先生,\秦天看着这一切,问道,

\你说这些变化,可是靠强迫能达到的?\

郑国默然。他想起自己最初的计划,是何等的短视。

眼前这些来自民间的活力,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夜色渐深,村子里的灯火次第亮起。

几个老人坐在村头的大树下,满足地看着这一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