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喂!当乞丐去啊? > 第1347章 年 矛盾加剧赋文满是忧虑

第1347章 年 矛盾加剧赋文满是忧虑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喂!当乞丐去啊?!

元至正七年(1347年),天下已然是一副大厦将倾之态。元朝自开国以来,历经数代,往昔的辉煌渐渐被岁月侵蚀,如今只剩满目疮痍。朝堂之上,奸佞当道,谄媚之风盛行,官员们为了一己私利,相互倾轧,卖官鬻爵之事屡见不鲜,哪里还顾得上民间的死活。各地的吏治腐败不堪,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压得百姓们喘不过气来,本就靠着那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如今更是入不敷出,叫苦不迭。

天灾亦未对这乱世存有怜悯之心,黄河水患犹如那脱缰的野马,屡屡冲破堤坝,淹没了无数的村庄和田地,使得众多百姓流离失所,沦为流民,在这荒郊野外艰难求生。疫病也时不时地冒头,所到之处,人人自危,阖家老小皆被病痛折磨,哀号声充斥在街巷之间。而民族之间的矛盾更是如火上浇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森严,界限分明,平日里的摩擦不断升级,小则口角纷争,大则拳脚相向,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让这世间的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愁绪满怀。

在这乱世之中,有一位名叫柳若兮的女子,生于繁华的扬州城。她家本是城中的书香世家,自幼她便在祖父与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沉浸于经史子集的浩瀚海洋,诗词歌赋更是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其才情在扬州城的文人雅士间也是颇受赞誉。柳若兮生得眉如翠羽,肌似羊脂,双眸犹如清澈的秋水,透着聪慧与灵动,气质温婉典雅,似那春日里的娇花,惹人怜爱。她本憧憬着能在这江南水乡,守着一方书桌,用笔墨书写自己的诗意人生,可身处这乱世,她那颗善良而敏感的心,又怎忍心对周遭的苦难视而不见,注定要被卷入这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

一日,柳若兮在自家的藏书阁中翻阅书卷,偶然间寻得一本陈旧的《元史纪事本末》,书中记载道:“至正之时,官贪吏虐,税赋繁重,民不堪其苦。且民族之分,等级悬隔,蒙人、色目居上,汉人、南人处下,常因琐事起衅,街衢之间,纷争屡见,矛盾日剧,天下之势,岌岌可危矣。”柳若兮看着这段文字,不禁眉头紧锁,心中满是悲凉之意。她深知这简短的文字背后,是无数百姓的血与泪,是这天下陷入混乱的真实写照啊。她轻轻合上书本,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原本热闹非凡如今却略显萧条的街道,暗自思忖:“这世道怎就变得如此糟糕,这般下去,百姓该如何是好,这天下又将何去何从呀。”

这日,柳若兮听闻城中来了一位游历四方的老学究,此人学识渊博,对当下的时局有着独到的见解。她心想,或许能从老学究那里知晓更多关于这矛盾加剧的缘由和详情,便带着丫鬟翠儿,前往老学究暂居的客栈拜访。

到了客栈,只见那老学究正坐在大堂的角落里,手捧一本《资治通鉴纲目》,看得入神。柳若兮上前,恭敬地施了一礼,轻声说道:“晚辈柳若兮,久闻先生学识深厚,游历多地,对当下时事颇有见地,特来向先生请教,还望先生不吝赐教。”老学究抬眸打量了一下柳若兮,见她举止端庄,透着一股书卷气,便笑着点头,说道:“姑娘客气了,如今这天下啊,确实是乱得很呐。你瞧那朝廷里的官员,一个个只想着中饱私囊,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这赋税越收越高,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艰难咯。再说这民族之间的事儿,本就等级森严,那些个仗势欺人的事儿可没少发生,今儿个这儿闹一场,明儿个那儿又起冲突,长此以往,这矛盾只会越来越深,怕是要出大乱子哟。”柳若兮微微皱眉,又问道:“先生,那依您看,可有什么法子能缓解这些矛盾,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些呀?”老学究轻叹一声,缓缓道:“难呐,这积弊已久,想要改变,非得朝廷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整治吏治,消除这民族间的隔阂不可,可如今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又哪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呀。”

柳若兮谢过老学究后,便与翠儿回了家。一路上,她都在思索着老学究的话,心中忧虑难平,仿佛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回到家中,她径直走到书房,坐在书桌前,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写下一首诗:“乱世纷争苦难长,矛盾重重泪几行。忧心天下无宁日,唯盼祥和岁月香。”写完后,她轻轻念了几遍,眼中满是对这天下太平的期盼,只愿这世间能早日消弭矛盾,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过了些日子,柳若兮听闻城中发生了一件因民族矛盾引发的激烈冲突之事。说是几个蒙古贵族子弟在集市上纵马狂奔,全然不顾行人安危,结果撞到了一位卖菜的汉人老者,不仅不道歉,还口出恶言,肆意辱骂。周围的汉人百姓见状,纷纷上前理论,那几个蒙古子弟却变本加厉,唤来家仆,对百姓大打出手。一时间,集市上乱作一团,摊位被掀翻,货物散落一地,百姓们有的受伤,有的哭喊,场面十分混乱。柳若兮听闻此事,气愤不已,当即决定要将此事写成文章,让更多的人知晓这矛盾激化的危害,也好引起一些有良知之人的重视,设法调解。

她亲自前往集市,向那些亲历冲突的百姓询问事情的经过,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委屈,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满脸愤恨地说:“我们汉人平日里就受尽他们的欺压,今日光天化日之下,竟如此蛮横无理,这还有没有王法了呀!”柳若兮听着,眼眶泛红,心中满是对这种不公之事的愤恨,同时也为这日益加剧的矛盾感到深深的担忧。

回到家中,柳若兮日夜奋笔疾书,将所见所闻都融入文中,言辞恳切,痛斥那些仗势欺人、加剧矛盾的行为,同时也呼吁大家要相互包容,摒弃偏见,共同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文章写成后,她想着找个办法让它传播出去。正巧,她认识城中一位开书肆的李掌柜,那李掌柜平日里敬重柳若兮的才情,也颇为关心时事。柳若兮便带着文章找到李掌柜,将事情的始末一一道来,恳请李掌柜帮忙印制成册,散发出去。李掌柜听后,亦是义愤填膺,当即答应了下来。

没过多久,柳若兮的文章就在扬州城以及周边的城镇流传开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文人墨客纷纷响应,也写下诸多文章谴责此类恶行,倡导大家要和睦相处,化解矛盾。此事甚至传到了一些地方官员的耳中,他们虽深知这矛盾棘手,却也不敢怠慢,派人前去调解,安抚百姓的情绪,城中的紧张氛围这才稍有缓和。

柳若兮得知消息后,心中稍感欣慰,觉得自己总算为缓解矛盾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可她也明白,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天下的问题繁杂如麻,想要彻底改变这矛盾加剧的局面,依旧是任重道远。

在这期间,柳若兮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出身官宦世家却心怀正义的公子苏沐阳,他见多识广,对朝廷的政令、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一心想着为百姓谋福祉,时常为这乱世的种种问题而忧心;还有性格豪爽、武艺高强的侠女林婉秋,她最看不惯世间的不公之事,常以自己的一身本领保护那些受欺负的百姓,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几人时常相聚在一起,或吟诗论道,抒发心中的抱负,或商议着如何为平息矛盾、改善民生出更多的力,在这乱世之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一日,众人听闻在杭州城,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员外,为了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准备举办一场以“和”为主题的诗会,邀请各地的文人雅士参加。据说,若能在诗会上作出佳作,老员外便会拿出一笔钱财,用于帮助那些因矛盾冲突而受灾的百姓。柳若兮等人觉得这是个好事,既能展现才情,又能为缓解矛盾出一份力,便决定前往杭州城参加这场诗会。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不少因矛盾冲突而破败的景象,村庄里有的房屋被焚毁,百姓们脸上满是惊恐与无助,田间的庄稼也无人打理,荒芜一片,那场景让人心酸不已。柳若兮忍不住又赋诗一首:“山河破碎泪难收,矛盾频仍百姓忧。唯愿人间多友爱,春风化雨解千愁。”众人听了,皆是感慨万千,愈发坚定了要为改变时局努力的决心。

到了杭州城,只见那城中虽也受矛盾的影响,但因有老员外这般热心之人的倡导,氛围还算融洽。诗会那日,各地的文人雅士纷纷齐聚一堂,场面甚是热闹。柳若兮看着这场景,心中感慨,若是这天下都能如此和睦相处,那该多好啊。

诗会开始后,众人纷纷挥毫泼墨,佳作频出。柳若兮也凭借自己扎实的诗词功底和对“和”字的深刻感悟,写下了一首又一首令人赞叹的诗词。最终,在众人的喝彩声中,她脱颖而出,拔得头筹。她接过象征胜利的锦缎和奖金,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得意,只想着这些钱能帮助多少受灾的百姓重建家园,能让多少家庭重归安宁。

在杭州城的日子里,柳若兮等人还结识了不少当地的有识之士,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更多各地矛盾的情况以及应对之策,有成功调解的例子,也有矛盾进一步恶化的消息,可谓是喜忧参半。但大家都相信,只要众人齐心协力,总会慢慢让这天下好起来的。

可天不遂人愿,正当大家满怀希望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些令人揪心的消息。朝廷为了镇压一些地方的矛盾冲突,派了官兵前去,可部分官兵却趁机搜刮百姓的财物,不分青红皂白地抓人,搞得百姓们更加怨声载道,矛盾不仅没缓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柳若兮心急如焚,想着要再写文章呼吁朝廷约束官兵,公正处理矛盾。苏沐阳和林婉秋全力支持她,三人一起收集官兵恶行的证据,走访受害的百姓,力求把情况摸得更清楚。

在这个过程中,柳若兮遇到了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老臣,因不满官场的腐败而辞官回乡。老臣告诉她,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争斗不休,对于民间的矛盾,大多只是敷衍了事,根本没从根源上想办法解决。柳若兮听了,心中愈发忧虑,深知这乱世之中,想要改变现状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然而,柳若兮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依旧坚持用笔墨为百姓发声。她写了一篇名为《忧世之患》的长文,文中详述了自己一路走来所见到的百姓的苦难,剖析了矛盾加剧的缘由,恳切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民意,公正施政,化解矛盾,莫让百姓再受苦。

这篇文章流传开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些朝中的正义之士受其触动,向朝廷进言,朝廷这才有所重视,下令整治那些作恶的官兵,加强对矛盾处理的监管,局势这才慢慢稳定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