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事变之李斯 (第1/1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汉月当空!
丞相李斯也值得大书特书。他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早年师从荀子,学业完成之后,李斯分析了六国形势,觉得六国的国势都已衰弱,没有可以建功立业的希望,于是就西行到了秦国去发展。起初,李斯投靠秦丞相吕不韦的的门下。由于学识渊博、办事得力,深得吕不韦的赏识,便任命他为郎官(秦王侍从之官)。从此,李斯便有了接触始皇帝的机会,经常向秦始皇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后来,又被提拔为长史(相当于秘书长)。
这期间发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故,差点让李斯梦碎秦国。这事故始于韩国,由于秦国不断蚕食韩国的领地,韩桓惠王眼睁睁看着韩国的大量城池一个个被秦国收入囊中,他忧心忡忡又束手无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韩桓惠王剑走偏锋,想出了一奇招。
韩桓惠王让韩国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去秦国,诱导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耗费到挖渠上。
没想到,这奇招竟然出奇般地奏效。公元前246年,秦嬴政继位的第一个年头,秦相吕不韦任用郑国为修渠总负责人,发动成千上万人开始修建这项世界级的水利大工程。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开始,开凿出一条引泾水东注洛水的 300余里的大渠。
正当工程有序进行时,由于耗费巨资且民力使用过度,秦廷终于觉察这是韩国的疲秦之计。于是,秦国宗室和大臣纷纷上奏秦王嬴政,强烈要求把韩国的郑国给五马分尸。由此更进一步要驱逐外国在秦人员,他们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故国主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秦王听信了大臣们的意见,下达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为了避免被驱逐的命运,李斯也被迫行动起来。
著名的《谏逐客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李斯上奏给秦始皇,并得到秦始皇的认可。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回顾了秦国自秦穆公以来,通过任用客卿而逐渐强大的历史,强调了客卿对于秦国的重要性,李斯还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如果秦国驱逐客卿,将会帮助敌国增强实力,反而削弱秦国的实力。
秦王嬴政看了《谏逐客书》后,幡然悔悟,撤销了逐客令。于是李斯不但没有被驱逐,反而官复原职。后来秦始皇还将李斯提拔至廷尉(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一职,官列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
顺带说一下,郑国并没有被秦王处死,他不否认自己曾经是间谍,他对秦王说:“我确实是韩王派来的间谍,但是,这个水渠一旦修成,秦国将沃野千里,这是万世之功的大手笔,可谓秦国统一天下奠定基础,让韩国多存在几年又有什么要紧。”
秦王嬴政觉得郑国说的有道理,就释放了他,让他继续主持修渠工作,这个水利工程历经十年,才大功告成,秦王嬴政还将这条水渠用郑国的名字来命名,郑国渠的作用也慢慢体现了出来。
这条水渠为秦国提供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使得关中成为天下粮仓,“八百里秦川”由此得名。秦国终于变得更加强大,这条水渠确实为统一六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战国七雄,为何是秦国笑到了最后?这与秦国的用人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冉冉升起的强国,大国,没有虚怀若谷的胸襟,没有重视人才建设,没有持之以恒的激励机制,单凭地势险要,人口众多,是无法在群雄争霸的局面中脱颖而出的。
又扯远了,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李斯吧。
李斯眼界开阔,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他为秦始皇提出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宏大目标;使用离间计,瓦解六国君臣关系,动摇六国政治军事基础;他为秦统一六国殚精竭虑,为秦帝国设计中央集权框架,他力排众议,否决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巩固中央集权统一;制定严苛的法律,统一货币、文书、度量衡、车轨等,成为秦始皇最信赖和最得力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