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农村小子救美记 > 第463章 抵达丑京

第463章 抵达丑京 (第1/1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农村小子救美记!

第四百六十三章 抵达丑京

后墙悬挂的毛笔字幅被油烟熏得微黄,\一生悬命\四个字却愈发清晰,与木勺碰撞陶碗的清脆声响共鸣。穿西装的上班族解开领带时,汤碗边缘的油花正巧映出他松弛的嘴角,而角落女学生吸食面条的窣窣声,混着老板擦拭铜锅的沙沙响,在狭小的空间里织成冬夜最温暖的安魂曲。

李天行指着旁边一位客人的拉面,比了一个六的手势。老板虽然诧异,不过做生意这么多年,也见到过这样的客人。他笑着说道,让李天行耐心等待,拉面马上就好。

李天行通过同声翻译器知道老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就放下心来,在空的位子上上坐下,等待拉面的到来。

寒冬腊月时节的檐角坠着几条细细的冰条,和小屋内温暖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做饭的热气,冰条在往下滴答滴答的流水,落在地上形成了一处小水洼。

“拉面来啦……”老板先端上了两碗,笑着让李天行先吃着。

李天行拿着筷子,闻着拉面散发出的香气,食指大动,开始了第一碗。第一碗拉面消失的速度让墙上的河豚形挂钟忘记摆动。当李天行咬断第七根面条时,西装大叔碗里的半颗溏心蛋尚未沉底。开放式厨房里的蒸汽开始不规律喷涌,仿佛被某种无形生物打乱了呼吸。接着是第二碗,也非常迅速的进了李天行的嘴巴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老板也是正好将第三碗和第四碗一起端了出来。李天行继续不停歇,开始了第三碗。当第三碗见底时,吊灯忽然摇晃。六名食客同时抬头,发现是李天行叠起的空碗触到了悬垂的纸灯笼。腌梅子罐上的招财猫摆件转过十五度,玻璃眼珠里映出他喉结滑动的频率——每吞咽十二次便轻叩一次碗沿,如同某种古老的进食仪典。

第五碗的汤匙刮擦声惊醒了柜顶的老式收音机。电流杂音中突然淌出昭和演歌,沙哑女声唱着《十三里海滨》,李天行吃的身体有些发热,他卷起袖管,解开脖子上的扣子,然后继续吃面。老板添柴的手顿了顿,火焰突然蹿高三寸,在陶瓮底部烙出新的焦痕。

第六碗的葱花尚未沉沦,李天行已将筷子插入其中。暗金莳绘的夜樱图案在蒸汽中舒展,当这双筷子刺入汤碗时,所有食客的竹筷都莫名震颤。大家都停止了进食和各自的事情,将视线都转移到了李天行吃面的场景上,小屋内不时发出惊讶和叹息。

七味粉在碗沿堆成微型富士山时,李天行正用舌尖捕猎最后一粒芝麻。六只空碗组成的环形山群中央,冰水杯壁凝出的水珠沿着他的喉结滚进衣领。电台的音乐忽然变奏,门帘外闪过摩托车远光灯的残影,将他的影子投在\一生悬命\匾额上,那狂草墨迹竟似在碗沿油渍里游动起来。

老板默然取出窖藏的海碗,碗底游鱼釉彩在沸汤中复活。是的,李天行又要了一碗拉面。他咬开第七碗溏心蛋的瞬间,电视机里突然爆发出相扑比赛的欢呼声,金穗奖杯与碗中月晕状油花在某一帧完美重叠。穿围裙的老婆婆松开攥紧的酱油瓶,琥珀色液体在吧台蜿蜒成未写完的汉字——\大食\的\食\还缺最后一笔。

终于,吃饱了。李天行将最后一口汤饮尽,掏出钞票让老板自行拿。老板可能看出了李天行不懂东洋语,笑着从李天行手里取出合适的面额。李天行将剩余的钱又放进口袋里,然后掀开帘子,又重新走上了街道。留下老板和其他食客还在回味刚才的食刻。

“好了,吃饱喝足,该去干正事儿了。”李天行还是老办法,扮演不会说话的东洋人,反正长得都一样,一般人也看不出差别。他拿着地址问路人,指指点点的想要去这个地方。最后,坐上了前往丑京的新干线。

新宿区大久保的冬夜,巷口的柏青哥店霓虹灯在薄雪里晕成模糊光斑。穿貂皮大衣的俄罗斯女人踩着长靴跨过雪水泥泞,身后居酒屋门帘忽然掀起,带出醉醺醺的蒙古摔跤手与越南厨工的嬉闹声。二楼晾衣竿垂落的冰棱正下方,孟加拉青年裹着褪色冲锋衣在共享厨房煮咖喱,孜然味混着隔壁中华料理店的麻婆豆腐香,在贴着\月租四万八\的混凝土公寓楼道里发酵。越南理发店的霓虹灯管坏了两节,残缺的\カット\字样映着柏油路上融雪剂的白痕,穿豹纹短裙的东欧女孩缩在711屋檐下呵气取暖,睫毛凝着冰晶看韩国留学生与尼日利亚商人争论二手暖炉价格。违章加盖的三角屋顶积着新雪,底下越南家庭经营的烧鸟店正飘出焦香,穿优衣库羽绒服的中国程序员低头穿过晾满衣物的防火巷,身后醉汉踢翻的自动贩卖机在雪地里汩汩渗出温热的罐装咖啡。

这就是李天行通过中介找到的新的住所,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这里外国人员密集,很多都没有身份信息,有的是工作签证到期没有离开,有的是旅游签证到期躲藏在这里,还有像李天行一样偷渡过来的人。总之,形形色色,住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李天行住在这里不用担心暴露,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安全。不过,这一点,他好像也不用担心。

李天行走进自己租住的房间,六叠间的榻榻米早已失去草香,边缘泛着经年累月渗入的咖喱渍。韩国留学生用百元店的塑料收纳箱堆成书桌,上面摆着中亚室友留下的俄语版windowsxp电脑,散热口粘着尼泊尔人祭祀用的彩色米粒。墙角煤气暖炉的橙色火光里,三张不同尺寸的榻榻米拼成通铺,泰国按摩师的花纹丝巾与乌克兰建筑工人的荧光安全背心并排晾在生锈的晾衣杆上,在漏风的铝合金窗框上投下蛇皮袋质感的阴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