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才子佳人 (第2/2页)
沐浴着温暖,清新空气!尽情的享受着二人世界。
今天张海波破天荒来到他们宿舍,令东方晓晓很感意外,他以为是张海波想他了,他放下手中的洗脸盆,拉过来一把椅子来。坐在张海波的对面,柔声的问:
“海波,想我了”?
张海波看着东方晓晓美丽的凤眼,闪动着温柔与恬静,心中感到特别的温暖。
他把手中的书放在床上,直起身来。
抚了抚眼镜说,嗯!想你了,我们有很长时间没有单独在一起了,我有话想和你说”。
东方晓晓抓住张海波的手,柔情的说:“海波,想我就不管不顾来宿舍找我?你是不是忘了我们的二人世界?今晚桦树林的夜色一定很美”。
东方晓晓是在提醒张海波,他们该动身了!去属于她们俩人的桦树林中。
张海波看了看墙上的日历说:
“晓晓,今天晚上咱们不能去桦树林,今天是星期六。半个小时后你还要去大教室给知青们上课。今天我来找你有两个目的。
我确实是想你了,想和你单独待一会儿。另外,我想问你一个困扰了我好几天的问题。东方晓晓见张海波一本正经的样子,知道他有事要和自己说。
她看着张海波点了点头说:
“海波,你说吧,我听着呢”?
张海波握着东方晓晓的手说:
“我们上次去伊兰屯,是你和赵红军带队去的,可是出事以后。我和你表叔赶过去,你却躲了,怎么都找不到你,甚至你连晚饭都没吃,饿着肚子和丁歆跑回了27连。你能告诉我,你因为什么要这样做”?
看着张海波沧桑憔悴的面颊,东方晓晓的心微微一动,他知道张海波在意他,心里特别的温暖。
她抬起了头,理了理还没有干的头发说:。
“还说呢,都是因为你”,
“因为我”?
张海波吃惊的看着东方晓晓!
“因为我什么”?
东方晓晓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蹲在张海波的身边,一双迷人的凤眼紧紧的盯着张海波说:
“海波,我们结婚吧,年前表叔回承德围场的时候,就把我们结婚的证明开了过来。
表叔打电话催了我好几次,说我岁数也不小了,要我赶紧结婚。
他在农三师的家属院给我们要了两间婚房。我总是说你忙,刚到27连工作千头万绪。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到后来我都不好意思接表叔的电话了。你也知道我从小是在表叔家长大的,表叔像我的父亲一样关心我,疼爱我。他对我的终身大事一直很关心,前几天在伊兰屯,我是故意躲着他,我怕他再问起咱俩的事。海波,你告诉我,你什么时候能带我回山东老家开证明?我真的无法向表叔交代了”。
张海波爱恋的摸了一下东方晓晓额前的秀发,深情的说:。
“晓晓,等春种完,我一定带你回山东老家去见我的父母。把证明开上”。
说完,张海波笑了笑又调侃道:
“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
东方晓晓听了张海波的话,凤眼流波,温柔的对张海波说:
“海波我丑吗?你要是觉得我丑,我就不去山东见你的父母了,省得给你丢人现眼”。
张海波怕东方晓晓误会忙纠正的说道:
“谁说你丑?我跟他急!你是我们农三师最漂亮的女知青,也是我们烟台最美的媳妇。
东方晓晓听了张海波的话,粲然一笑说:
“张海波,你就贫吧,别说是农三师最漂亮的女知青了。我连27连都走不出去,就让梅怡,柴静,邢妍,她们比下去了”
说完,东方晓晓摸了摸自己丰满的脸颊说:
“海波,不行了,人老珠黄了。听说你们烟台是出美女的地方?我哪敢去烟台比美呢!”
张海波从从后边搂住了东方晓晓的腰。闻着东方晓晓清香的秀发,深情的说:
“晓晓,不管是走到天涯海角,也不管是天荒地老,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东方晓晓回过头来,巧笑倩兮
“亲爱的指导员,别逗了,我们快去上课吧,都快六点了!对了,海波,今天的中国革命史由你来讲,我从伊兰屯回来后,就嗓子疼,好像是感冒了。估计是那天从伊兰屯回来。在路上受了风寒。你的中国革命史不比我差”。
“行,我替你讲,你要是真的感冒了。就去找刘晓萍要点药”!
张海波关爱的看着东方晓晓。
“没关系,让丁歆给我刮下沙,晚上好好的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咱们走吧,估计大家都在教室了”。
4月的北大荒乍暖还寒。已过了春分,一早一晚还是很凉的。
27连的大教室却温暖如春,土造的大火炉,燃烧着从伊春山砍下来的松塔子。噼里啪啦直响。
从火炉里冒出的蓝紫火焰,散发着淡淡的松香。
27连的女知青排长东方晓晓还没来。
女知青排在副排长唐婉的带领下。正和男知青排在进行红婚歌对唱。排长周勇,隔着好几排的桌子向一排长赵红军嚷道:
“赵红军,你们一排自诩人才辈出,什么歌神啊,歌仙啊,都在你们一排!怎么几首歌唱下来,你们就怂了?哑火了”?。
赵红军气得大叫道:
“奶奶的,今天的女知情排好像是打了鸡血,一个比一个能唱,我们一排不行,要不你们二排来!你们二排也只会站在岸边说风凉话”。
说着,赵红军站起来。鼓动起了一排的知青:
“同志们,咱们欢迎二排长来一个”。
一排的知青被赵红军鼓动了起来,有节奏的喊叫起来:
“二排长来一个,二排长来一个”。
二排长周勇红着脸说:
“大家都知道我是大老粗,唱歌五音不全,赵红军是在给我下套子,你们就别难为我了”。
坐在前排的郭建中,看着二排和三排的男知青在窝里斗,笑呵呵的对周子荣说:
“男知青排在生产劳动上都没得说,在文化生活上就不如女知青排了,女知青排的排长的东方晓晓还没来,她们的激情让副排长唐婉就点了起来”!
周子荣把一根卷好的烟,递给郭建中说:
“东方晓晓不在,唐婉一样有号召力,女知青排在她俩的带领下,干什么都不服输,这也许和东方晓晓的性格有关吧”!
两人正说着话,张海波和东方晓晓带着一股清冷的空气走了进来。本来喧闹的大教室一下子就变得寂静无声了。
知青们都知道,指导员来了,开始上课了。
张海波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的就是历史,并且专业就是中国革命史。
读了一年后,张海波的父亲发现儿子的历史天赋很高。记忆力超强,常常借古讽今。
这是个很危险的信号。往往言论不当,就会引火烧身。
张海波的父亲是烟台师范大学的校长,在山东文化界很有名气。
他知道儿子的书倦气太重,人又正直,不适合学历史。
他抽空去了趟北京,劝儿子改学历史为地理。和人打交道,不如和地打交道。
张海波是个孝子,于是听父亲的劝说。大二的那一年改学成了地理。
不过他对中国革命史一直念念不忘!因为他在北师大学了一年的中国革命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讲起了中国革命史。比讲他的专业课地理,还得心应手。
张海波理了理他飘逸的长发,温文尔雅的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