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梁祝,诠释东方美学! (第2/2页)
《梁祝》在音乐结构上打破西方奏鸣曲式的束缚,采用“草桥结拜”“抗婚”“化蝶”等叙事性段落,形成独特的“中国特色交响语言”。
《梁祝》作为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其地位体现在民族音乐创新的突破、文化符号的凝练、艺术成就的高度,以及跨时代的生命力。它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融的象征,持续影响着全球听众对东方美学的认知。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观众们的焦点在这首曲调的优美上面,而专业的音乐人,则是将目光注视在了这首曲调的内涵意义上面。
周岩石本来已经昏昏欲睡了,但这首曲调响起的时候,他猛然坐直了身躯,瞪大了眼睛:“等等,这首曲子……是西洋协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旁边的周行正道:“是首次融合!”
宋天纵眸光似水,眼眸深邃的如同星空:“我是第一次听到小提琴和大提琴以及二胡共同协奏的曲调,我感觉……很炸裂!”
“这首曲调,刷新了我对传统戏曲的认知!”
“还没开始,就给了我们这么大的震撼,我感觉……这首剧目,将会大放异彩!”
台上的众多评委也是听出了这首曲子里面的不平凡,一个个也是认真的听了起来。
房间中。
周挽看着台上的沈闲,眼中异彩连连。
她认出了沈闲,猜测出,这首曲子,应该就是出自于沈闲之手!
宁彩深呼吸一口气,道:“这首曲子,就是沈闲的风格,一如既往的伤感!”
而旁边的宋亦瑶一言不发,但是眸子中的亮光却是越来越炽盛。
她学富五车,见多识广,知道这首曲子代表着什么。
这是国内历史上,第一首中西结合的协奏曲!
也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才华,才能够写出这样的曲调?”宋亦瑶心中自语,“我倒是对你,越来越感兴趣了!”
旁边的周挽和宁彩倒是没有发现宋亦瑶的异样。
周挽却是很兴奋的对宋亦瑶开口:“亦瑶,那个演员叫沈闲,这曲子应该就是他写的,是不是很有才?”
“他真的很优秀!”
不用你说,我已经看出来了。
宋亦瑶心中自语,但口中却是敷衍着:“还行吧!”
一曲演奏完毕,随后正式开始进入剧情。
《梁祝》的剧情《梁祝》是一部描绘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经典故事,讲述了祝英台与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之间的爱情故事,
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中遇到同学梁山伯,两人结为兄弟并同窗三年,感情深厚。
在共同求学的日子里,祝英台与梁山伯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始终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
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她原来是女儿身。梁山伯欲向祝家提亲,但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
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过世。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投入坟中,其后坟中冒出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当剧情推进到一半的时候,传统的黄梅戏小调又出现了。
当这首小调出现的时候,更是让无数的观众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