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江南起疫 (第2/2页)
江宁府。
赵珣唐逸谦一行人到达江宁府,一进城,眼前的景象让人瞠目结舌。
当年唐逸谦在江宁府读书的时候,街道两边都是各种买卖铺面鳞次栉比,路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可是如今的江宁府,街上空无一人,家家房门禁闭,却依然清晰可闻剧烈的咳嗽声。
街角四处可见面色枯槁,衣衫褴褛的流民;或是脸上包裹着棉布的士兵,将一具又一具的尸体抬出城外。
昔日繁华热闹的江宁城,现在却一片死气沉沉,仿佛被乌云笼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王太医手持两块特质棉布,呈到两人面前:“殿下,唐大人,请将这棉布遮住口鼻。”
听着此起彼伏府咳嗽声,他大概有了几分了解,这场瘟疫可能是温热犯肺,肺朝百脉,司呼吸,开窍于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赵珣和唐逸谦将棉布覆盖口鼻,做好预防。
太医院的太医与当地郎中乡医对接,共同商讨治疗瘟疫之法;本地官员将赵珣带来的粮食分发给百姓,并告知皇上已派钦差大臣前来,安抚民心。
在赵珣来之前,当地官员下令禁止任何人离开江宁府,很好的阻断了传播途径,避免更多人流出江宁府,造成更大的传播范围。
府衙。
唐逸谦看着城防图,思考着在何处建立一个的疠所,用来安置已经发病的百姓,与尚未染病的百姓隔离开来。
“刘主簿,吩咐下去,把将理院方圆五里的民房全部空出来,安置已经发病的百姓,设兵看守,任何人不得离开。”
“是,唐大人。”
将理院本就是用来收治隔离病患之处,但是现在城中病患太多,光靠将理院那几间屋子根本不够,他要足够大的场所,能将患病百姓与不患病百姓完全隔离开,切断传播途径。
赵珣问:“此举倒是能减慢继续传染,那已经因病而死之人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再设下一个场所,专门存放尸体?”
唐逸谦摇了摇头,“不妥殿下,王太医说过,这瘟疫犯肺,是用过肺气传播,若是将尸体统一存放,臣担心病气流通,会传染给别的人,不能在城中存放。”
又看了看城防图,指着城外的一片空地,说:“在这,将所有尸体深埋于此,既远离百姓,又可杜绝病气传播。”
赵珣点了点头:“一切依你所言。”
城中百姓大多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这是风热袭肺,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中所致,众太医翻遍医书,在《伤寒论》中发现个可行的方子:麻黄杏仁甘草石灰汤。
麻黄能宣肺而泄邪热,火郁发之,但其性温,配以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
将熬好的汤药一一发送到患病百姓的手中,虽只是麻黄、杏仁、炙甘草和石膏四种药材,但能调和于寒温宣降,应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