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万事就怕有个头 (第2/2页)
“要不说太阳底下没新鲜事呢,没准那时候的粮库偶尔也着点小火啥的。”
“鬼夜哭...更简单了,你说要是真把账目整明白了,得多出多少鬼来?”
金言好像话里有话。
他看向白羽:“你学习过史观吗?”
白羽拿起苏打水喝着:“略懂。”
金言略作思索:“其实史观是一个极为反常识的东西。”
“与其说他是一种研究历史的角度,还不如说史观其实就是你如何分析世界的视角。”
“比如说英雄史观,简单来说它认为世界的进步是精英推动的,占比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活着就好了,不活也无所谓,但请不要找麻烦。”
“这种观念其实才是这个世界上的主流观念,它持续了好几千年,从一开始的贵族,到后来的门阀,再到后来的世家等等,即使在国外你也能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快乐教育等等。”
“我不知道鼓吹那些快乐教育的人的心态何在,但这是别人的想法,我管不着。”
“还有一种,人民史观。”
“不要觉得里面有人民它就一定正确,那你就有些着相了,事实上任何东西都得辩证地看待。”
“人民史观的出发点是觉得历史是全人类推动的。”
“但怎么推动,它没细说。”
“如果你真的细想其中的关节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史观的内核极为残忍。”
“他会把所有的人都放在一起比较,其中的强者才会获得权力,掌控更多的资源,来做更伟大的事情。”
“说人话就是:内卷。”
“极致的内卷就会诞生极致的怪物,如同养蛊一般,只有蛊王才会活下去称王称霸,而余下的要么化为食物,要么化为时代进步的燃料。”
“这就是我说要辩证看待的原因,史观是史观,世界是世界,这世界终究还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基调,最多现在生活好了,不管怎么说不会再出现饿死人的事情。”
金言顿了顿:“至于华夏的情况,或者说从古至今我们的角度都很微妙。”
他看向白羽:“你觉得咱们家更偏向哪种史观?”
白羽认真思索了下:“应该都有点吧?”
金言点头称是:“没错,所以说华夏这个国度是真的有些奇妙在。”
“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你应该都听说过。”
“但是四大文明古国详细列开来其实是少一个字的。”
金言面带着微笑:“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华夏。”
“很遗憾啊,少了个古字。”
“为什么呢?”
“因为华夏人太野了,亦或者说,太卷了。”
“我刚才说过的,正常在古代全世界都应该是英雄史观,说直白点就是贵族掌控着所有的生产资料。”
“从原始社会到先秦都是如此。”
“贵族认为自己祖祖辈辈都应该是贵族,大家按照无数年前约定好的规矩来生活。”
“实话讲,如果这个世界不会进步的话,这种活法也不错,起码稳定。”
“可惜,这世界向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春秋时期是最后华夏人还在明面上讲礼貌的阶段,到了战国开始,一堆人就想着,不妨夺了那鸟位,彼当取而代之。”
“为啥呢?”
“当然是因为日子过得好了,想着过得更好点。”
“不过这个阶段也没有超出英雄史观的范畴,无非是新贵族取代旧贵族,最多算是一种资源的重新分配。”
“可万事就怕有个头。”
金言的笑容逐渐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