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叩问心关 (第2/2页)
墨家所秉持的注重实践与科学精神,犹如一颗在历史长河中被岁月尘埃部分遮蔽却依然顽强闪烁微光的星辰,在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于华夏大地的蓬勃兴起,重新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
墨家先辈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深刻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的真谛,他们穿梭于市井田间,亲力亲为地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这种身体力行的实践态度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同时,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创见,如对光学、力学等方面的初步认知与研究,以及在逻辑学上的深入思考与构建,都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局限。《墨子》这部凝聚着墨家智慧结晶的着作,也因其丰富的科学与逻辑内涵,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与思想借鉴。
鲁班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则如同一把传承千年的火炬,照亮了人类追求卓越技艺与品质的漫漫征途。鲁班以其精湛绝伦的木工技艺和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成为了历代工匠心目中的神圣楷模。
夏先衍深刻地领悟到,这些古老而又现代的思想,并非是历史的陈迹仅供后人缅怀与感叹,而是如同鲜活的生命源泉,源源不断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着强大的动力与智慧养分。
它们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地被重新诠释与赋予新的内涵,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坚实桥梁,引导着人们在科技进步、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以更加稳健而自信的步伐不断前行,去探索未知的无限可能,去创造属于华夏文明的新辉煌。
墨学遗风传千载,稽古察今启新程。
同时夏先衍通过游历这么多灵源之地,也感受到了这些灵源之中的先贤的思想开始复苏。
往昔之睿思,本沉眠于岁月之渊薮,今逢运会,如蛰龙奋起,以古圣之卓见,解现世之困厄,为后学指津,启来者于迷津,导吾辈于时代浪潮中溯源问道,思古今之变,以求治世之良方,进德修业之通途也。
距离滕州百里外则是儒家学说的起源之地曲阜。
儒墨之争早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诸子百家也已经完成了古代华夏文明构建的历史使命。
他们的思想也已经融入了华夏文明,融入了华夏人的血脉之中。
新时代的华夏有新的使命,而诸子百家也有其新的使命。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屐流誉后,更陈王奋力挥黄钺,歌未竞,东方白。”
纵观地星的历史,“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1949年10月1日,华夏!
天亮了,人民翻身了!
华夏人民政府的成立,让国家终于有了一个代表人民的政府!
但总归有一个很难去斗争的对象叫“人性”,所以哪怕是天下人三斗,在人性的弱点这里。
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灵源的诞生让夏先衍看到加快结束这一阶段任务的希望。
华夏古代的历史在讲,文化自觉,人民自觉,政府自觉,这些一定程度上存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限制人性弱点的机制。
文化自觉对人性弱点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性。文化规范主要依靠道德说教和社会舆论的约束,缺乏强制性,对于那些缺乏道德自律的人来说,其约束作用有限。
例如儒家的理念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风化有用,对整体人群政治无用,因为没法监督,没法惩罚,全凭自觉。儒家是一门修行之道。
人民自觉也难以完全克服人性弱点。由于古代社会资源相对匮乏,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会出现自私自利、互相争斗的情况。
例如,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时期,一些地主为了扩大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兼并农民的土地,导致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加剧。
而且,人民的自觉意识往往受到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的限制,难以形成普遍的、高度的自觉。
政府的自觉同样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在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权力高度集中,统治者的决策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些昏庸的统治者可能会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滥用权力,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而且,监察机构的权力也受到皇权的制约,难以真正独立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灵源诞生,即将进入新的时代,这时候的诸子百家的思想,将是华夏文明前进的中流砥柱,这些思想精神新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引领华夏人民走向自我修行的道路。
通过修心悟道,从而让人从人性弱点的泥沼之中摆脱出来。
儒家倡导以 “仁” 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从个人的 “修身” 做起,通过自省、慎独等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与人格,以达到 “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高远境界。
其经典着作如《论语》《孟子》等,成为人们日常修身养性的指南,教诲人们遵循礼义,心怀仁爱,克制私欲,在社会关系中践行忠恕之道,使人们在道德实践中逐渐提升自我。
道家则以 “道” 为根本,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之追逐,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质朴。
通过对 “道” 的体悟与遵循,让人们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与执念,在自然的节奏中修养身心,如老子所言 “致虚极,守静笃”,于空灵的心境里洞察自我与世界的真谛,从而实现精神层面的自我超越与修行。
墨家秉持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等思想,促使人们关注社会群体的利益,培养无私奉献、勤劳节俭的品德。
墨者们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诠释其理念,激励着人们在实践中磨砺自我,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为构建一个公平、和谐、互助的社会而努力修行自身的品德与能力。
法家虽侧重于以法治国,但在自我修行方面也有其独特意义。它强调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让人们明白在社会秩序框架内规范自身行为的必要性。
通过对法律制度的敬畏与遵循,人们能够克制自身的冲动与恶行,养成自律守法的习惯,在法治的轨道上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并不断成长进步。
诸子百家的思想犹如璀璨星辰,在华夏文明的天空中交相辉映,它们从不同的维度为华夏人民铺设了一条丰富多彩且深邃悠长的自我修行之路,引导人们在道德、精神、行为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反思与提升,以弥补人性弱点所带来的不足,推动整个华夏民族在文明的进程中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与社会和谐。
感受着恢宏大势即将到来。
夏先衍抬起手,叩问心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