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历史轨迹之策定山阳王 (第2/2页)
刘庄未置可否,目光转向太常恒荣。恒荣躬身行礼,缓缓而言:
“老臣却觉应以和为贵。刘荆年幼莽撞,又是太后心头所好,陛下身为兄长,也有教导失察之责。不如从轻发落,削减俸禄,禁足三年,令其反省悔过。骨肉亲情,血浓于水,还望陛下三思。”
恒荣语调平和,仿若春日微风,透着劝和的暖意。
刘庄仍未表态,目光最终落于子墨身上,目光里满是信任期许,仿若在无声说:
“子墨,这朝堂局势复杂如乱麻,各方利益纠葛似荆棘丛,就看你的法子能否巧妙化解矛盾,莫让隐患留存,朕信你能行。”
子墨此刻脑中正飞速运转,历史记载里刘庄处理山阳王刘荆一事的情形如走马灯般闪现。
他怎也没想到,命运的齿轮会将自己推到复刻这一历史节点的位置,仿若冥冥中有双无形大手在拨弄乾坤,令他满心困惑,可当下形势与史书记载严丝合缝,他也只能顺着历史轨迹行事。
定了定神,子墨起身拱手道:
“陛下,侄儿以为,刘荆此番行事,实因年幼无知、心智未全,他本意或是为试探前太子忠心,护陛下江山,却行事鲁莽,归根究底,乃陛下及太后平日宠爱太过,致其心性稚弱,难辨是非。
陛下做为大哥,长兄为父,皆有管教不严之责。
不如借此契机,改封刘荆为新一位区域藩王,命其即刻离开京都洛阳就藩,让他独自应对诸事,磨炼心智,增长见识,学会自立。如此处罚恰到好处。”
子墨此言一出,仿若平地一声惊雷,众人皆惊,错愕之色溢于言表。
唯有邓禺面露赞许之色,抚须颔首,仿若早知如此。
刘庄亦是满脸错愕,满心疑惑,望向邓禺求答疑解惑。邓禺看向子墨,笑道:
“陛下,子墨此计绝妙!
一来,如此处置彰显陛下宽宏胸怀,包容幼弟过失,天下人见陛下仁德,必心服口服,传颂陛下美名;
二来,太后及阴氏一门见陛下顾念亲情,不伤刘荆性命,还为其谋出路,定会感恩戴德,稳固陛下根基,朝堂外戚无忧;
三来,眼下消息泄露,背后黑手妄图搅乱朝堂,这般安排毫无破绽,让其无从借力,无机可乘,阴谋自破;
四来,刘荆远赴封地,没了太后及阴氏一门庇佑,陛下便能暗中监管,若他再生异心,处置起来也方便许多,不动声色间便能化解危机,保我大汉江山社稷安稳。”
邓禺微微一顿,又压低声音补充道:
“先说这刘荆动机,子墨点明他是为试探前太子忠心,此说极为高明。这般解读,看似给刘荆那大逆不道之举寻了个‘正当’由头,实则巧妙化解了谋反这等天大罪责的冲击力。
毕竟若单纯论谋反,那可是株连九族、动摇国本的重罪,可一旦说他是出于护陛下江山的初衷去试探,性质便全然不同,仿若一阵清风,把压在朝堂上空的阴云吹散大半。
二来,这也给足了太后、阴氏一门台阶下,让他们心里好受些,不至于揪着刘荆‘谋反’二字不放,朝堂外戚间的矛盾自然也能缓和。
再者,旁人听了这话,也会觉得刘荆年少莽撞,情有可原,流言蜚语没了滋生土壤,此事影响力便会逐渐淡去,朝堂也能恢复安宁。”
邓禺见刘庄频频点头,表示认可,继续言道:
“陛下主动揽下管教不严之责,更是高招。陛下乃万圣之尊,朝堂上下、宗室内外,谁敢质疑陛下?这一揽责,刘荆那看似死罪的大过瞬间轻了分量。旁人纵有心追究,也绝无胆量向陛下发难。既堵了悠悠众口,又留足转圜余地,尽显陛下御下权衡之术,此中深意,不可小觑。”
中书令钟离意却仍满心疑虑,急切道:
“陛下,这般处置,岂不是纵容刘荆?往后其他藩王效仿,又该如何是好?”
子墨见状,朝刘庄微笑拱手:
“陛下,藩王若举兵造反,不正合陛下心意?亦是大将军求之不得的良机。有反心者自露马脚,届时便可一网打尽,肃清朝堂隐患。”
刘庄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拍案叫绝,朗声道:
“子墨,真乃知朕心意之人!朕日夜忧心潜伏势力按兵不动,难寻把柄,这下可好!你这一番话,可是点醒了朕这梦中人呐!”
刘庄心下笃定,子墨所谋,实在是太过高明绝妙。往后朝堂诡谲风云,有子墨伴驾参谋,诸多难题自能迎刃而解,仿若觅得传世利刃。
大将军刘苍忆起子墨昔日所言“无机会便造机会,揪出狐狸尾巴,肃清军中隐患”,此刻对子墨愈发钦佩,看向子墨的眼神满是由哀佩服。
其余大臣经此邓禺和子墨提点,也纷纷回过味来,恍然大悟,顿时朝堂之上众臣纷纷抚掌相庆,仿若惊雷阵阵,是赞许、是叹服。
众大臣望向子墨,眼中满是惊叹与敬佩。太常恒荣暗自思忖:
“这子墨年纪轻轻,却有这般独到见解,洞察局势,兼顾各方利害,化危局于淡然之间,逆天大罪转瞬之间化为忠心护主之举。老夫不如也。往后朝堂诸事,还得多听他几分意见。”
尚书台杜诗亦颔首称赞:
“子墨之才,当真不凡,寻常人只着眼当下惩处,他却能谋划长远,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时机。这般谋略,令人折服。”
御史中丞宋均亦是一脸钦佩:
“子墨此计,既全皇家颜面,又稳朝堂皇亲人心,还暗藏制衡之术,一切风轻云淡,真乃老成谋国之举,往后朝堂之上,定是中流砥柱。”
诸位大臣交相称赞,对子墨的建言钦佩不已,隐隐都将其视作朝堂新锐智囊,期许日后与之携手共辅朝政,共保大汉江山社稷安稳无虞。
刘庄瞧在眼里,嘴角噙着一抹欣慰笑意,暗忖:朕的眼光果然没错,子墨堪当大任,往后这大汉江山,有他辅佐,定能安稳几分,诸多朝堂困局,想必也能逐一化解。
刘庄心情转好.对子墨言道:“子墨朕招你紧急前来.就预感你定有奇思妙想,果然,你没让孤失望!哈哈!”
子墨神态淡然,缓缓道:“陛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山阳王刘荆此番闹出的谋反大案,朝堂上下为此诸多权衡、纷争,不过皆是有为法,犹如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似朝露易逝、闪电短促。陛下今日这般妥善处置,不困于表象,洞察本质,以智慧抉择,往后朝堂再有风云变幻,亦能以此心境看待,令大汉江山社稷得长久安稳呀。”
刘庄及众大臣听了,虽然都无法短时间领悟子墨的说法、但是都感到了子墨的话语高深莫测,充满智慧。
这未央宫的风云变幻,今日因子墨一言,似有拨云见日之兆,却不知明日又藏着何种惊涛骇浪。唯有那宫墙依旧沉默矗立,见证着这一场场权力与智谋的交锋,默默封存这段波谲云诡的朝堂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