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2/2页)
然而,面对群臣的不满与指责,董卓根本不屑一顾。
董卓权倾朝野已久,对于那些只会满口仁义道德的酸腐儒生更是视若无睹。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堂而皇之地与小皇帝刘协并肩而立,平起平坐。要知道,董卓本就是手握重权的权臣,夜宿皇宫,欺凌压榨尚处幼年的天子早已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那些曾经敢于仗义执言、反抗董卓暴政的有血性大臣,如今坟头之上的荒草恐怕都已长到一米之高;至于剩下的这群人嘛,不过都是些贪生怕死、毫无骨气的酒囊饭袋罢了!
宫女?她们怎么可能有资格坐在那象征着尊贵与权力的马车之上!此时此刻,那些卑微的太监们、宫女们以及部分未能得到董卓宠爱的嫔妃们,只能拖着沉重的脚步缓缓前行。而在他们身后,则紧跟着一大群同样被迫步行的大臣们。
曾经,洛阳可是这些大臣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啊!然而如今,却被无情地驱逐出这片熟悉的土地,被迫踏上前往长安的路途。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们早已失去了反抗的力量和勇气。
不仅如此,他们的资产更是大幅缩水,生活变得日益艰难。更让人气愤的是,还要忍受董卓肆无忌惮的欺凌与侮辱。许多大臣都忍不住私下里抱怨连天,但当真正需要站出来反抗时,他们也不过是敢在心里暗暗咒骂罢了,明保哲身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毕竟,董卓手下的那些士卒实在太过凶狠残暴了。就在刚才,有一名大臣的妻妾因为身体过于虚弱,实在无力跟上大部队行进的速度。结果呢?竟被那群冷酷无情的西凉士卒用坚硬的马鞭活生生地抽打致死!还有不少落在后面的大臣,也没能逃脱西凉士卒马鞭的肆虐。
在这一瞬间,大臣们的尊严、皇帝的颜面,统统都被董卓毫不留情地践踏于脚下,仿佛一文不值。
与那些徒步而行的大臣形成鲜明对比的,乃是一群已然宣誓效忠董卓的大臣们。他们无一不是端坐在宽敞华丽的马车上,沿着道路徐徐前行。而这些马车,则紧密跟随在前方那顶象征着无上权力和威严的华盖上,其速度亦步亦趋。
在众多投效董卓的马车当中,李儒所乘之车赫然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便是蔡邕等一众位高权重的大臣们的座驾。
此刻,身处马车之中的蔡邕正全神贯注地翻阅着手中的书籍,仿佛外界的喧嚣纷扰都与此间无关。而他身旁的蔡琰,则不时轻轻掀起那遮挡视线的帘布,将目光投向远处那蜿蜒绵长、艰难步行的大臣队列。她美丽的眼眸中流露出一丝怜悯之情,但很快便又被无奈所取代。
毕竟,在这洛阳城中生活日久,对于董卓的性情和手段,他们父女二人早已心知肚明。因此,即便心中有所不忍,面对此情此景,他们也唯有选择视而不见。
然而,就在这片熙攘的人群之中,有一双锐利如鹰隼般的眼眸,始终直直地盯着蔡邕所在的马车。此人定睛凝视之处,正是王允。此时此刻,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蔡邕等人明哲保身之举的不满与失望,同时也暗含着一股深深的忧虑——在董卓如此专横跋扈之下,大汉江山究竟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