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写书门生 > 第23章 惊变突起守护书稿 辗转周旋终获生机

第23章 惊变突起守护书稿 辗转周旋终获生机 (第2/2页)

唐寅带着“战利品”回到木屋,众人欢呼雀跃。他们用简易的工具将野兔烤了,就着野果、野菜充饥,虽然食物简单粗糙,但此刻却吃得格外香甜。吃饱喝足后,众人恢复了些体力,开始商讨下一步计划。

陈学究提出:“如今我们不能再回原来的宅院,那里肯定已被金兵盯上。我们得另寻安全之地继续印刷书稿,同时,也要想办法补上丢失的活字,修复破损的书稿。”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苏御思索片刻后说道:“我曾听闻,在离此百里之外的清风镇,有一个藏书颇丰的书院,院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极为推崇文化传承,或许他能助我们一臂之力。我们不妨前往一试。”众人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决定第二日一早便启程前往清风镇。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众人就踏上了前往清风镇的路途。一路上,他们避开大路,专挑小路、山路行走,以防再次遭遇金兵。路途艰辛,众人相互扶持,走走停停,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了清风镇。

清风镇如其名,镇中清风拂面,透着一股宁静祥和之气。众人找到了书院,苏御上前叩门,向门卫说明了来意。门卫进去通报不久后,一位白发苍苍、面容慈祥的老者走了出来,他便是书院院长。院长听完苏御的讲述,眼中满是动容与钦佩:“诸位为传承华夏文化,不惜历经艰险,实在令人敬佩。我院定当全力相助。”

院长不仅安排众人在书院住下,还召集书院里的工匠、学者,帮助他们修复书稿、铸造活字。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书稿很快恢复如初,活字也补齐完备。同时,院长还提供了一间宽敞安静的屋子作为临时印刷室,让他们能够继续未完成的印刷工作。

在清风镇的日子里,众人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宁与温暖。他们每日沉浸在书稿的创作与印刷中,与书院的学者们交流探讨,汲取知识,书稿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苏御与林婉兮的感情也愈发深厚,闲暇之余,他们会在书院的花园中漫步,分享彼此的心事与梦想,憧憬着《墨韵千秋》问世后的美好未来。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书稿即将完成印刷之际,书院突然收到消息,金兵听闻他们的踪迹,正朝清风镇赶来。众人再次陷入危机,院长心急如焚,他对苏御说:“诸位,你们赶紧带着书稿从后门离开,我院会设法拖住金兵。这书稿承载着华夏文化的希望,绝不能落入金兵之手。”

苏御感激涕零,他对院长拱手行礼:“多谢院长仗义相助,大恩不言谢,待日后局势安定,我们定当回来报答。”说罢,众人迅速收拾好书稿和工具,从书院后门撤离。

他们一路狂奔,不敢有丝毫停歇。为了迷惑金兵,他们故意绕路,昼伏夜出。在这过程中,众人又遭遇了诸多困难,有时遇到暴雨,浑身湿透,只能在山洞中瑟瑟发抖;有时干粮耗尽,不得不忍饥挨饿继续前行。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护好书稿,让《墨韵千秋》问世。

终于,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众人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村庄里的村民淳朴善良,见他们狼狈不堪的样子,纷纷伸出援手,提供食物和住所。众人在村庄里安顿下来,稍作休息后,决定就在此地完成最后的印刷工作。

村民们得知他们的来意后,纷纷自发前来帮忙,有的帮忙搬运活字,有的帮忙整理纸张,有的负责装订书页。在众人与村民的齐心协力下,《墨韵千秋》终于全部印刷完成,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整齐地码放在桌上,众人望着这些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成果,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苏御拿起一本《墨韵千秋》,轻轻抚摸着封面,眼中闪烁着泪光:“诸位,我们做到了!这一路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一一克服。这本书稿不仅是我们的心血,更是华夏文化传承的希望之光。”众人围拢过来,看着手中的书,回想起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林婉兮靠在苏御肩头,轻声抽泣:“苏大哥,我们终于熬过来了。”苏御轻轻拥抱着她,温柔地说:“婉兮,这都多亏了大家的努力,还有你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

此刻,虽然外界依旧战乱纷纷,但他们知道,他们已经为华夏文化的传承点亮了一盏灯。他们决定,待局势稍稳,便将这些书籍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墨韵千秋》在这乱世之中,成为人们心灵的慰藉与求知的灯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