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读小说网www.93dushu.cc

字:
关灯 护眼
九三读小说网 > 写书门生 > 第8章 史海寻踪周崇探秘 古籍堆里披沙拣金

第8章 史海寻踪周崇探秘 古籍堆里披沙拣金 (第2/2页)

周崇顾不得休息,将找到的古籍一一摆在桌上,向众人讲述着一路上的奇遇。“诸位请看,这本《南朝轶事录》,里面的内容对魏晋南北朝部分助益极大,还有这套《宋氏文集》,能让我们重新审视宋代的文化风貌……”他滔滔不绝地说着,眼中闪烁着光芒。

众人围拢过来,传阅着古籍,不时发出惊叹声。陈学究轻抚胡须,赞叹道:“周崇啊,你此次可是立下大功!这些古籍中的资料,犹如点点繁星,将为我们的《墨韵千秋》增添璀璨光芒。”

陆文也兴奋地说道:“有了这些新材料,我便能在文字上进一步雕琢,让宋代的章节更加丰满生动。比如书中提及的宋代乡村社戏,我可以引用一些当时文人描写社戏的诗词,再结合唐寅兄绘制的配图,定能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

唐寅则挠挠头,笑道:“那我可得加把劲儿,尽快把宋代的配图画出来。听周崇兄这么一说,我心里都有谱了,画市井百姓看社戏的热闹场景,还有文人墨客在台下吟诗作词的画面,保证精彩!”

林婉兮细心地为周崇端来一杯热茶,轻声说道:“周大哥,您先歇会儿,喝口茶润润喉。这一路奔波,定是累坏了。”周崇接过茶杯,感激地看了她一眼:“多谢林姑娘,我不累,只要能为咱们的书出份力,一切都值得。”

在周崇的新发现激励下,众人干劲更足了。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学究依据《南朝轶事录》,对魏晋南北朝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深度优化,补充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人物轶事;陆文埋头于《宋氏文集》,精心雕琢宋代章节的文字,将新发现的诗词、典故巧妙融入其中;唐寅背起画具,前往吴兴城的集市、乡村,寻找宋代遗风的影子,为配图积累素材;周崇也未停歇,继续钻研古籍,与苏御探讨历史脉络的完善,确保书稿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然而,随着对古籍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不同古籍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存在差异,甚至相互矛盾,这让众人在甄别和引用资料时陷入了困境。比如,关于唐代一场重要战役的起因,一本古籍说是因为边境争端,另一本则称是内部权力斗争的外延。

面对这一难题,众人围坐在一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苏御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不能盲目采信某一资料,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可以从古籍的成书年代、作者背景、当时的政治局势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可信度。”

周崇点头表示赞同:“苏兄所言极是。我在查阅古籍时,发现有些作者身处局外,记录相对客观;而有些作者受立场影响,可能会有所偏颇。我们要像侦探破案一样,从蛛丝马迹中还原历史真相。”

经过一番深入探讨和细致研究,众人终于拨开迷雾,对有争议的历史事件达成了较为合理的共识。他们深知,只有严谨治学,才能让《墨韵千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传承华夏文化的经典之作。

在这过程中,书院里的氛围愈发浓厚。白天,众人各司其职,忙碌于书稿创作;夜晚,烛火通明,他们围坐在一起,分享心得、交流想法,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照亮书稿前行之路的熊熊烈火。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在这乱世之中,《墨韵千秋》定能绽放出耀眼的文化光芒,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