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张村子弟小学 (第1/2页)
九三读小说网 www.93dushu.cc,最快更新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张诚虽然在蒙恬军营中做一名侍从,却并不是正常的军职,而是蒙恬用自己的权势和关系调入军营的一个角色。说起来调张诚入军营,用的还是张诚父亲是战死的秦军同袍这样的理由,同袍不在了,大将军要替同袍教导后辈子侄。这个理由冠冕堂皇,没准儿蒙恬真是这么想的,大秦的很多将军都用这样的理由,身边带了一批这样的军中后辈。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把这些孤儿带大,自然就成为自己这一派系的未来中坚。
因为这种身份,张诚也并不用久住军营,蒙恬将军批准,张诚在军中五日,可以回到家中休息两日。利用这两天,张诚还可以处理一些自己家中、村里和生意上的事儿。现在整个上郡都知道,上郡的这个诚记商行,虽然不像许氏商行那样,生意遍天下,可也是一个庞然大物,跨越了好几个品类都有生意,而且这些生意通过和许氏商行的捆绑,正向着天下铺展开来。而诚记商行的老板,就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这个少年管理这么庞大一笔生意,平日极为繁忙,甚至登门张村拜访,都见不到人。
五日在军中,2日回家里,这不就是双休日嘛?可是自己的双休日还要管村里和生意上这些琐琐碎碎的事儿,张诚觉得自己现在就像是一个不停拉磨的驴子。驴子你还得给人家休息一下呢,自己简直一口气都不能喘!
想到拉磨的驴子,张诚觉得自己是不是该把磨盘弄出来了?不要风车磨坊,至少也可以搞一个畜力的磨盘。还有驴子,养马养牛成本高难度大,养点驴子行不行?
这些胡思乱想每天起起伏伏,张诚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想法。随便哪个想法抽出来都可以做一门大生意,推动整个时代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但是很多想法都需要牵扯太多的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张诚现在觉得自己时间真的不够。
而在所有这些方向之外,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必须提到最前面。
张诚就找到了老魁叔。
老魁叔现在可是春风得意。自从张诚去了咸阳一趟,自己凭空从上造加一爵成了簪袅,做了簪袅,就可以得到三顷土地,房舍也可以建造到三宅的规模,更可以得到两名奴隶服侍自己。在一般得到这样爵位的人,爵位是爵位,待遇是待遇,未必能兑现。但是张村的人都有钱,有钱就能兑现这些待遇。更重要的是,由于自己爵位提升,也由于张村发展的红火,自己现在居然已经是乡中三老的人选,因为前任啬夫在发展农业方面不利,已经免去了职务,脱职成为平民,张魁即将接任啬夫的职位,这个职位也有一年一百石的俸禄。这可真是里子面子都全了。
张魁去做了啬夫,那么张村还需要一位新村长,或者是副村长。这个副村长的人选,其实也不用再去想了,全村的人都觉得,这个村子最有本事的人就是张诚,张诚虽然是个孩子,但是脑子灵活,带着大家搞出这么多好生意,可以说有了张诚以后,张村的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张诚不光脑子灵活想法多,对乡亲们也是没的说。泥叫儿用了全村的妇孺帮工,让家家户户都多了收入,车辆厂让全村的男丁有了营生,又增加了一大笔收入。而养蜂的事儿,摊到家家户户身上,这甚至连年迈的老人都能侍弄两箱子蜜蜂,一年都能有几十贯的收入。这些好生意,张诚从不藏私,而是大方的和乡亲们分享。就这份胸襟,就让全村上下每一个人佩服。再加上张诚又是个见过世面的人,去过咸阳、见过秦王,和公子扶苏交往,又得到大将军蒙恬的亲自教导,这张村下一任村长必须得是张诚。
村长老魁叔特别重视张诚。除了有本事有胸襟见过世面交往层次高以外,张诚做事果决、眼光独到,张诚带着村子发展,张村的未来必然光明无比。
所以看到张诚登门,老魁叔忙出来迎接,等张诚坐下,老魁叔不待张诚寒暄,直接问:“诚哥儿有什么事情要谈?”
张诚也习惯了这种直来直去的对话。开门见山:“老魁叔,我想在村里办办个学校,教弟弟妹妹们读书写字。”
“咱们是农民,学那球……”老魁叔吐了一口唾沫。
“上次我也是这么跟蒙恬大将军说的,结果呢……”
为什么要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这事儿,就这么确定下来,老魁叔再没质疑。蒙恬将军的皮鞭是特别好的背书,由不得人去想为什么。其实在这个时代,教育并不昌盛。秦国更是教育并不普及发达。商鞅和秦王的理论,都是老百姓不需要知道太多,只要听话、凶狠就够了。所以乡民并不会想到要把孩子送去学习。教育昌盛人人向学,还要等到唐宋以后才逐渐形成风气。还要经过1000多年的时间,社会才能达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共识。
此时此刻,在齐鲁儒学私学兴起,儒生地位已经提高。有头脑的人会去向儒生学习。但是在秦国,人们求学的对象则是官府的吏员,学习的内容也不是君子六艺,而是朝廷律法,这是大秦国独有的现象。在齐鲁,懂得宗庙礼仪能够主持祭祀的人未来能当官,但是在秦国,熟练律法的人,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官员。连秦国的王子胡亥,都是以赵高为师,学习律法。
这还真是一个法律人治国的国家啊。张诚想着。自己在后世的经验,似乎证明法律人治国的国家最终不免陷入混乱和纷争,而工程师治国的国家,才能得到高速发展,国家富足人民幸福。
“要有工程师。”
张诚创办学校的初衷究竟是怎么样,没有任何人知道,说服张魁的理由就是那么简单粗暴:“不读书不认字,我被蒙恬将军揍了20皮鞭。”这个例子太有说服力了。
张村的学校就这样办起来了,挂了“张村子弟小学”的牌子。校舍不大,只有四间教室,也没什么师资,张诚自己亲任第一任校长。选了和自己经常一起玩的同龄孩子做每个班级的班长。自己教授这几个孩子,然后这几个孩子再教授更小的孩子们。
启蒙课程,张诚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就先选了一段千字文,写在每间教室的黑板上。作为示范的文字。张诚的板书是楷体,简化字。在自己村上,教授自己未来想用的人才,用不着走小篆这样的弯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