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战 (第2/2页)
拓跋天宝听后稍稍冷静下来,虽然心中仍有疑虑,却也感受到妹妹的话中有理。他微微叹息,决定暂时压下心中的怒气,思考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与此同时,秦煜在边疆的营帐中忙碌不已,他虽然镇定,但内心深处也隐隐感到一丝压力。为了弄清楚大周的真实意图,他决定派遣密使前往大周,打探消息。就在他写信之际,心中不禁揣测着大周的动向:难道他们真的打算通过制造争端来转移国内的矛盾吗?
几日后,密使终于归来,带回了重要情报。原来,大周的国内政权动荡不安,统治者们试图通过对外制造争端来稳住自己的地位。秦煜看着密使,心中一阵释然,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看错局势。
“看来,我们的应对策略必须有所调整。”秦煜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量,随即拿起笔,修书一封送往圣京,详述当前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之策。
拓跋天宝接到秦煜的书信,眉头紧锁,他将信件摊开,传阅众臣,众臣看过秦煜的奏本之后面色各异,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氛围。
“看来,秦煜确实洞察了局势。”
一位年长的官员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赞赏,开口说道:“我们若不采取行动,必然会被动挨打。”
“然而,如何应对,才是关键。”
拓跋天宝沉吟片刻,抬头环视众臣,“我们应当加强外交斡旋,争取与周国的谈判机会,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冲突。”
“可是,皇上!”另一位年轻的将领激动地说道:“周军如此挑衅,难道就任由他们肆意妄为?不如趁机巩固边防,甚至主动出击。”
拓跋天宝心中一震,他明白,年轻将领的提议虽然充满了斗志,却隐藏着潜在的风险。
他微微摇头,语气坚定,开口说道:“若在此时贸然出兵,我们可能会陷入不义之地,且大周的内乱未必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安全。”
众臣面面相觑,神情各异。拓跋青青站起,语气柔和却不失坚定的说道:“兄长所言极是,若我们趁机出兵,反而可能被卷入更深的泥潭。我们应先巩固边防,稳住民心,再作长远打算。”
“是的,皇上。”另一位臣子随声附和道:“加强防御固然重要,但同时我们也需对内民生加以照顾,以免民心动摇。”
拓跋天宝深吸一口气,终于点头同意,心中暗自决定,他将采纳众臣的意见,稳扎稳打,避免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在边疆的秦煜忙碌而有序。随着局势的变化,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愈发重大。为了确保边防的稳固,他召开了军民大会,召集各地的乡绅和百姓。
“各位乡亲,”秦煜站在简陋的台上,声音铿锵有力,高声说道:“如今边疆局势紧张,然而我们不能畏惧,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修缮防御设施,增强我们的抵御能力!”